港缺乏廚餘處理設施

港缺乏廚餘處理設施

【本報訊】本港每日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中,逾30%為家居及商業廚餘,即使食肆及市民能養成分開處理廚餘的文化,但歸根究柢,核心問題是香港根本沒有一個具規模、有系統的廚餘處理設施。政府已選址於大嶼山小蠔灣興建廚餘處理中心,投產後每日只能處理約200公噸廚餘,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

廚餘中心遲來兼量小

全港每日產生的商業及家居廚餘高達3,300公噸,佔據都市固體廢物一個很大比重。環境局已落實於明年在小蠔灣興建一個廚餘處理中心,第一期預計於2013年中投產,每日可處理約200公噸廚餘,並將已處理的廚餘轉化為可供應2,000住戶的發電燃料,務求轉廢為能。
不過,中心每日處理的廚餘總量,只是廚餘產量約6%,在堆填區空間買少見少的實況下,政府減廢的決心備受質疑。現時本港也有小企業自發與商界合作,回收廚餘製造魚糧,也有環保組織提出以堆肥及厭氧分解技術處理廚餘。其實,全面回收廚餘有賴全港市民從源頭做起,這方面在台灣等地區已做得有聲有色,但本港現時仍未見有意落實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