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頂級學府劍橋大學(CambridgeUniversity),以高質素的教學和研究水準聞名於世,但盛名的背後,有學生踢爆劍橋學者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竟罔顧人命,用金錢利誘他們接受注射俗稱K仔的軟性毒品氯胺酮(Ketamine),戒毒組織炮轟劍橋玩火,無疑在鼓吹年輕人吸毒。
負責進行研究的是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弗萊徹(PaulFletcher)和博士生摩根(HannahMorgan),他們相信吸食K仔引致的腦部受損,與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情況類似,兩者都會將外來物品當作自己身體一部份。
為了找出K仔與精神分裂症的關係,他們找來15名自願做白老鼠的健康學生,給每人250英鎊(3,000港元)報酬,向他們注射液態氯胺酮,然後在他們面前撫摸一隻橡膠假手,並同時搔他們的手部。
之後,劍橋大學的研究員以安慰劑替代,再做一次測試,結果證實注射K仔較易令學生產生精神分裂症的病徵,以為假手是屬於他們自己。
每人$3000注射後感「恐懼」
液態氯胺酮是合法鎮靜劑,但轉化成粉狀的K仔則被列為毒品,吸食者會產生幻覺,身體敏感度減低,長期吸食更會導致恐慌症、抑鬱和腦部受損,吸食過量甚至可致命。
一名曾參與研究的博士生憶述注射K仔後,感到「不安」和「恐懼」。她說:「他們增加劑量後,我開始產生幻覺,這感覺令我很恐懼,就像睡在漂浮的床上,我覺得很迷失。我找不到路去洗手間,感到很不安,我當時需要錢,但我一定不會再做試驗。」
協助癮君子戒除毒癮的志願組織RehabGuide,指摘劍橋這項研究是一個「危險遊戲」,形同玩火,「這研究是在鼓吹年輕人為了金錢報酬嘗試吸食氯胺酮,這完全是不道德」。弗萊徹與摩根則否認罔顧學生安危,又指參與研究學生的身體,事後並沒出現不良後果。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