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明年信貸投放規模備受關注,有內地媒體引述銀行管理層來自監管機構的消息稱,明年內地新增貸款規模或將下降約10%。意味明年新增貸款料會低於今年的7.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至約6.75萬億元。內地銀行界人士指出,會密切注視中央進一步指導出台,惟若落實減少信貸投放,難免對經濟進一步擴展帶來負面影響。 記者︰呂雪玲
內地媒體引述銀行管理層消息指出,「一些銀行行長已收到監管機構有關信貸投放的通知,目前內地數大銀行明年信貸計劃分配已接近尾聲,整個信貸規模可能會比今年縮減10%左右。」
對於相關傳聞,內地銀行界人士表示,若然屬實,市場整體貸款供應將減少,部份行業或會因獲得不足夠的信貸而受到影響,故業界仍在等待監管機構進一步指導,信貸投放要扶持甚麼企業,或抑壓甚麼企業。該人士對部份小型內房股明年能否進一步獲得信貸表示關注,亦恐怕這些小型房企難以融資。
為貫徹今年信貸投放保着7.5萬億元的限制,《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多位商銀人士稱,中銀監已於上周陸續下達指令,要求銀行月底前暫停發放人民幣固定資產貸款。消息指,近期監管層明確表示,對到期的固定資產貸款合同必須嚴格按時收回,不得辦理延期;而到期未能償還的貸款也暫時不得辦理延期,一旦延期,將有可能直接將此貸款劃入次級類。
長遠料看資本率流動性
然而有分析指出,禁止固定資產貸款延期,主要是針對地方政府平台和開發貸款,但一些銀行目前仍不願將有關政策付諸實行。
外電另引述消息稱,央行或建立新的信貸管理體制,即央行可能會邁向不再就每年設定信貸額度,而是改以根據各家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流動性比率及動態撥備率等指標作決定,然而一切仍待共識。內地銀行界指出,有關措施是邁向市場化的一步,長遠中國要走向自由市場也不可年年限定新貸規模,然而相信今次只是監管當局想「放風」,測試市場接受程度,這一步相信短期未會落實。
中銀監另發佈通知,進一步規範銀行正常類信貸資產轉移,強調要做好資產盡職審查,而資本比率等亦應相應調整,雙方亦要在指定時間內提交報告。
部份內銀股今年表現不濟
中信銀行(998)
昨收報:4.96元 變幅:+1.43% 今年表現:-25.19%
工商銀行(1398)
昨收報:5.77元 變幅:+1.05元 變幅:-8.67%
交通銀行(3328)
昨收報:7.85元 變幅:+2.21元 變幅:-8.19%
中國銀行(3988)
昨收報:4.12元 變幅:+1.48元 變幅:+2.31%
招商銀行(3968)
昨收報:19.66元 變幅:+1.87元 變幅:+2.71%
建設銀行(939)
昨收報:6.98元 變幅:+0.87元 變幅:+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