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樹之戀〉光碟放在首選待看架上一段日子,一直未看。
張藝謀來頭太大,大家磨刀利劍逐點分析最好置諸死地不得重生;這點心理十分了解,是以近年發哥周潤發的電影往往發行後好長一段時間才起膽細看,評語排山倒海呢!
一眾對〈山〉片正面及負面評語當中,最畸怪的一條,既不負面也不正面;飾男主角老三的竇驍一口整齊潔白近乎發光的牙齒竟然成為被批鬥的對象,這棚牙真厲害,被注視程度抵消一套戲?
侄兒卓謙趁空檔飛回來陪伴入醫院出醫院一應細活,回家休養首夜,以誌慶祝,第一套選擇播放的電影:〈山楂樹之戀〉,除了再探老謀子的功力也向老三一口雪白牙齒觀光觀光。
只有小學四、五年班兩年中文水平的侄兒看出眼淚,平素沉默帶點孤傲的小朋友面對一片極端陌生1967年文革中的中國人面風景看出認同;驚訝人鬥人,人權近零,人身活動不由自主之餘,他的興趣落在四十多年前近乎一窮二白祖國曾經游刃的清貧簡約生活氣質。
宣傳句子這樣寫:「史上最乾淨的愛情故事」。
乾淨水平人人不同,乾淨不是守護一段愛情最燦爛的光環。文革期間,階級鬥爭,走資知識地主等等黑類談情說愛便算不乾淨一旦查出,永不翻身。
侄兒跟我看到一些相近的欣賞元素,當時的中國雖然貧窮,但河山景色以至中國人面孔上的光采純然中國;樸素,簡潔,與傳統有着基本的傳承。解放初期,新中國受到普世知識份子,海外華僑擁護支持,最關鍵便是那份烏托邦予人期望的乾淨,縱使物質貧乏亦也無損一份純粹的尊嚴。50、60、70,甚至去到80年代末,中國人衣着面貌氣質無甚大變,除了被鬥爭已破壞存活的山水亦然,一天回望;一應鳥巢水立方摩天又摩天大樓伴着完全舶來DIOR、LV、GUCCI、CHANEL,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卻保不住中國人面貌氣質的特色,只餘老三最後一抹白牙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