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村落二之二】十大基建之一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將上水古洞北改造成6.5萬人口新市鎮,有近百年歷史的古洞村將被連根拔起,4,000名村民面臨家園盡毀。村民慨嘆,只因他們是「非原居民」,即使已經扎根於此兩、三代,仍難逃厄運。反觀旁邊的河上鄉,住的是原居民侯氏後人,結果獲政府雙重標準厚待,毋須拆遷。
記者:黃偉駿 白琳
由港鐵上水站轉乘小巴約10分鐘,便來到古洞村。古洞原分南、北兩村,但南村大部份土地,數年前被新鴻基地產鯨吞建成豪宅「天巒」,現時被一道道高牆包圍,令外人無從窺探。天巒對面馬路的上水培幼幼稚園,校董楊鶴翔也是古洞村村民,每天望着兒時遊玩的地方變成一座座千萬豪宅,萬分無奈,「細個留咗幾多腳毛喺嗰度,家望都望唔到入去」。
推土機不斷開進古洞。規劃署去年底建議,將古洞北打造成「多元化發展中心」。惟村民發現,住宅、商業中心、鐵路及科研教育等設施的選址,全部座落在古洞北村4,000名非原居民的家園;同是在古洞北新發展區內的河上鄉,卻獲得政府特別優待,現有區域被劃為鄉村式發展地帶,換言之在河上鄉的原居民,日後生活不受新發展任何影響。
古洞村現時隨處掛着「不遷不拆」、「官逼民反」橫額。村民鍾先生三代在村內生活80多年,去年在規劃署諮詢會上,得悉居所會變成港鐵站,但他指政府至今仍沒有人向他們交代是否要搬,「資訊好封閉,連我哋問(政府)係咪要搬,佢哋都只係話未有定案」。其實規劃署今年初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結束時,已向傳媒表明不會再作大規模改變,意味着政府早就決定了古洞村的命運。
古洞北村民前路茫茫
培幼幼稚園明年踏入50周年,楊鶴翔說早於89年已傳出政府將古洞發展做「無煙城」,但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直至去年中才突然「殺出」現有的規劃方案,「我本來同政府申請緊換地擴建校舍,但去年4月臨門一腳,政府突然叫停」,他始得悉校舍位置將變成住宅。
培幼1961年由楊母高秀霞創辦,年逾70歲的高校長憶述,60年代來到上水教書時,古洞村已經人口繁多,高峯期培幼學生多達五、六百人。現時培幼仍有約200名學生,除了來自古洞村,不少是河上鄉原居民子弟,包括北區區議員侯金林的子女,但諷刺的是,村民指侯有份贊成政府的發展方案。楊批評古洞北規劃毫不透明,「村民訴求好簡單,想知自己得到乜嘢安排,呢啲係基本人權,但政府一味問村民想呢度點規劃。到時佢哋都唔喺度住啦,仲關佢哋乜嘢事」?
古洞北新發展區
現時狀況︰古洞村
政府規劃發展︰住宅、商業中心、科研教育設施
現時狀況︰河上鄉
政府規劃發展︰鄉村式發展
現時狀況︰塱原
政府規劃發展︰綜合發展及自然保育區,不足三分一範圍不准發展
《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
現時狀況︰元下村、李屋村、昇平村、大埔田村等
政府規劃發展︰北面發展特殊工業,南面鄉郊低密度發展
資料來源:規劃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