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世衞預計於2020年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殺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病),輕則可導致患者經常氣促,重則可導致呼吸衰竭;廣華醫院09年起在慢阻肺病患者的治療中,加入配合橡筋帶的太極拳,利用伸展動作強化胸背肌肉,加上西藥治療,「中西合璧」下八成患者經測試證實肺活量提升,有效減慢病情惡化並預防復發。
記者:陳凱迎
慢阻肺病在本港十分常見,根據醫管局統計,慢阻肺病病人佔全港公立醫院病人總數的第四位。此病由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造成,吸煙、二手煙、上呼吸道感染及空氣污染等均屬高危因素。
伸展動作調整呼吸規律
咳嗽、疲乏及氣促等均是慢阻肺病的常見病徵,部份患者更會在走平路、說話甚至休息時也氣促,嚴重者的肺功能只餘下正常的40%至50%,出現呼吸衰竭;慢阻肺病屬於無法根治的疾病,一般只可利用藥物和物理治療,減慢病情惡化的速度,並預防復發。
為進一步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病情,廣華醫院物理治療部在09年1月,首創將橡筋帶混合太極拳,並將之加入慢阻肺病患者的治療計劃。該院物理治療部部門經理馮振威解釋,選用的太極拳招式多為上肢運動,包括太極起式、單鞭、雲手和如封似閉四式,透過這些招式的伸展動作,配合橡筋帶的拉扯力,鍛煉患者的胸背肌肉,並調整他們的呼吸規律。
馮說,09年至今有近100名慢阻肺病患者參加太極訓練,在每天練習並配合西藥治療下,有超過80%患者的肺活量、心肺功能及肌肉強度,均經測試後證實有所提升;六分鐘步行測試中,也有逾80%患者可走的路程,較練習太極前增加,對疾病管理的信心也因此提高。
太極拳適合病情屬輕至重度的病人,非常嚴重的病人因呼吸效率太差,要待病情穩定才可練習;但馮指出,不同病人要因應病情調整招式,例如不能站立太久的病人要改為在椅子上練習,故練習時必須有物理治療師在旁指導。
已屆七旬的楊瑞棠和張子堯均是慢阻肺病患者,兩人均指,以往因氣促每次行上天橋也要休息數次,練習太極拳以來,氣促問題明顯改善,現已可一口氣走上天橋,對自我照顧的能力也倍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