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村落二之一】
港府銳意在新界東北翻天覆地,打造粉嶺北、古洞及坪輋三大新發展區。逾2,000戶非原居民被迫犧牲家園,成就豪宅為主、休憩用地和公屋為次的發展大計。
在粉嶺北,四條村落本來住了1,330個家庭,各大發展商逼遷下,只餘480戶,田園綠野相繼遭殃。發展藍圖第二階段諮詢結束,施政報告悄悄把動工日期由2014年推遲至2016年,死守家園的村民小勝一仗。今天以有限篇幅,記錄粉嶺北四條村從熱鬧到零落的哀愁。
記者:白琳
-惡勢力橫行天平山村-
粉嶺四村之中,天平山村的情況最撲朔迷離,雖然被規劃為私人住宅,但一直沒有發展商公開「認頭」,只派原居民勢力代為收地。記者到現場視察時,更被粗言辱罵及驅趕。
天平山村本來像馬屎埔般綠油油,現被挖土機弄得千瘡百孔,整條村受惡勢力的陰影籠罩。村內的牛軛湖變成唯一恬靜樂土,村民都到這裏偷閒,有人成功釣到人般長的大魚,與村民分甘同味。盧先生幾歲就搬到天平山村,數年前隨子女搬走,經常到牛軛湖釣魚和探望街坊,村裏的屋一直不賣,「政府嚟收都仲心甘命抵,我唔想益地產商。」他憶述,該村60年代以養神仙魚聞名,其後因地下水井污染,改為養豬和種田,「種西洋菜特別靚,紅頭葱特別大棵,90年代初一年收成嘅紅頭葱可以賺幾十萬銀。」
地產商靠原居民收地
這村的噩夢由十年前開始,隱形地產商靠原居民廖氏惡勢力收地。村民心姐說,有個農民不肯賣地,周圍被貨櫃「長城」壓着,斷水不能灌溉,農民被迫就範,其後該處變成停車場。天平山村座落發展區邊界,有公司曾接觸其他村民,意圖收購發展區外圍土地,「到時我哋變圍城,沙塵滾滾,老人家想唔搬都難,成條村冇晒。」
本報記者到天平山村被沒收的農地視察,發現有路牌標示的官地佈滿建築廢物,旁邊則是農地建成的私人地盤。該地盤有工人前來驅趕和喝罵記者,「呢度係官地咩?你同我公司啲人講!呢度係私人地方!你要報警就嗱嗱聲報,唔好阻×住我!」
記者拍攝期間,該名工人致電同夥求助,未幾遠處一架私家車駛進地盤,兩名大漢下車,一邊狂奔衝向記者,一邊用粗言痛罵,記者離開現場並報警求助,大漢追至路口才掉頭離去。
-馬屎埔菜田依然滿綠-
走進馬屎埔村口,十多隻小貓迎面走來。牠們曾是家貓,雖然主人陸續被逼遷,卻沒有因此失去依靠。這些年來,搬走的村民堅持每天回老家,耕種不再屬於自己的農田,照顧遺留在那裏的寵物。村裏很多地方沒變,田野翠綠依舊,貓狗健康如昔,只是大部份屋子被砸碎,剩下頹垣敗瓦。
從馬屎埔村口走進去,並列一間間沒有門窗和瓦頂的爛屋,全由恒基陣營的「艇仔」公司拆卸,穿過小路就是一望無際的農田,跟爛屋形成強烈對比。「南番順」式農田設多條水坑,水裏有小魚,夏天種通菜,冬天種瓜;半有機農田有數個足球場般大,滿是不同深淺的綠色。
原主人坐車回來種田
77歲的九叔在馬屎埔住了三十多年,賣了農地搬上公屋,才覺得鬱悶,每天坐車20分鐘回老家種田,日出而作,日落回公屋。記者探訪時,九叔正在樹下爛梳化休息,住屋拆剩數塊石棉牆。他自稱老了沒力氣耕田,旁邊田野卻種滿菜心,「種少少啫,唔想睇住塊田生雜草。梗係有感情啦,冇都唔返嚟。」他每次巡視蕉樹,總有數隻小貓在旁邊團團轉,「養貓好呀,幫手捉蛇。」
在馬屎埔住了三代人的關先生說,村內大部份農田早被恒基買了。該村大部份土地由原居民持有,40至60年代大批內地人走難來港,為馬屎埔開荒,關父是其中之一,以穀付租,「原居民嫌割禾辛苦,就請爸爸做。佢娶老婆,地主就畀佢喺塊田隔籬起屋。」過去十多年,關先生遭無數次滋擾,又與地產商打官司,父親精神健康轉差入住老人院,母親經常受驚,記者問關先生為何不肯搬,他反問「點解要搬?我有居住權!我唔會搬,一直住落去。」
粉嶺北新發展區瀕危四村概況
1.馬屎埔村
面積:36公頃
原本戶數:700戶
現存戶數:90-100戶
主要收地發展商:恆基
新發展區規劃:主要為私人住宅、另有公屋及學校等
2.石湖新村
面積:35公頃
原本戶數:250戶
現存戶數:180戶
主要收地發展商:新世界
新發展區規劃:約一半面積私人住宅,其他為休憩及康樂設施
3.天平山村
面積:35公頃(發展面積)
原本戶數:300戶
現存戶數:120戶
主要收地發展商:地產商只透過上水鄉廖氏原居民勢力收地
新發展區規劃:主要為私人住宅,另有休憩用地及公屋
4.虎地坳村
面積:25公頃
原本戶數:80戶
現存戶數:80戶
主要收地發展商:不適用
新發展區規劃:警察駕駛及訓練場地、政府農地
註:四村約60至70年歷史
資料來源: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