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恒指今年表現,簡直有如無事發生過,皆因指數較年初幾乎原地踏步。
相比之下,部份系數較高,受經濟或市況影響較大的高Beta藍籌股(思捷(330)除外),大部份均有雙位數回報。劉央掛在口中的炒股不炒市,早已發生。
近10年,金融市場大致上每3年出現一個周期。08年金融海嘯引致屍橫遍野,去年央行集體放水,市況出現一個突如其來的大反彈,到今年消息好壞參半,投資者舉棋不定,股市轉為炒波幅。那麼來年會出現怎樣的情況?觀乎近期各市場表現,市況基本因素雖無出現明顯負面變化,但不能排除資金重新流入美國市場,較具規模的資金重新配置可能已經出現。
部份資金已重新調配
本港仍然充斥大量熱錢,但部份股票快錢似乎有外流情況,有人說港滙走勢對資金流向指標作用不大,但上兩周當恒指稍為反彈,港滙並無明顯轉強,部份日子更出現不升反跌,證明的確有資金正部署重新調配。
相比之下,美股表現來得更硬淨,無論納指及標普500指數均見兩年高位,不能排除資金追逐完新興市場及區內高增長概念後,賺取回報後可能嫌估值過高不再吸引而回流美國再賭一鋪。
目前影響美國以至全球短線不明朗因素是美債上升引發的全球利率向上問題。一早表明債市牛市已死的債券大王格羅斯,亦修訂其所管理債券基金的投資準則,容許投資一成資金於股票相關產品。美國濫發債券導致財赤嚴重,債市基本因素已改變。
從另一角度看,正如英國《金融時報》主筆MartinWolf所講,只要美國能夠成功換取時間,證明經濟有改善,債息上升只是全球利率趨向正常化的過程,並不是太壞消息。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