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名病童康復理想遙控生長棒醫脊彎見效

全球首名病童康復理想
遙控生長棒醫脊彎見效

【本報訊】香港大學去年底完成全球首宗替脊柱側彎患者植入遙控式可延伸性生長棒手術,令患者不用受傳統手術之苦,至今已有四人完成手術,康復進度良好。首名接受新手術的病童經過一年治療後,病情有明顯改善,除恢復正常運動,更可與家人外遊;預料未來每年可為5至10名病童進行此手術。
記者:梁德倫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教授張文智表示,以往是使用支架與植入可延伸性生長棒在病童體內,將脊柱固定矯形,但由於病童正處於成長期,身體各器官會持續生長,故需每隔半年做一次手術將生長棒延長,頻密的手術不但令病童承受皮肉之苦,也存在植入物損毀、移位及傷口感染等風險。

手術前
脊柱側彎的程度多達60多度

手術後
脊柱側彎得到極大改善

新技術減開刀創傷

該系去年底引入新式的體外遙控生長棒,因生長棒內置磁鐵馬達,令病童毋須開刀,可透過外置磁鐵裝置,將體內的生長棒逐步伸長。張文智形容,新技術可讓病童減少因多次開刀造成的創傷,也較貼近人體生長速度的需要。
今年6歲的王愉程患有罕見遺傳病「先天性結締組織異常」(EhlersDanlossyndrome),出生時已出現皮膚瘀黑、全身軟弱無力等症狀,其後更發現有脊柱側彎,自八個月大起已需接受矯正治療,如佩戴支架等,但病情未見好轉。愉程的父親表示因知道若做手術矯正,就要每半年開刀一次,因不想女兒受皮肉之苦,故一直「拖得就拖」,直至去年得悉有新手術,才決定「博一博」。因對新手術有信心,故不擔心女兒成為全球第一名試驗者。
經過一年治療,他說女兒的脊柱側彎有很大改善,現時更可以游泳及跑步。過去一年,一家更曾四次到台灣及日本等地旅遊,他說女兒已更逐步回復正常生活,只是日常需多注意,避免她跌倒受傷。
張文智表示脊柱側彎可分為先天性及突發性,前者病發率約3%,後者發病率則約0.01%至0.3%。由於脊椎骨側彎,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影響患者肺部發育,令肺功能變差,嚴重者更會增加死亡風險,必須以治療或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