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本說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書,內容自然是保護北京四合院和胡同文化。
前些日子去北京拍電視節目,也想介紹四合院,託了北京朋友去幫我找找,看有沒有住四合院的熟人。不料打聽了半天,北京人回話,以前住四合院的熟人都搬樓上去了。
後來,總算在王府井附近找到了一位朋友的老幹部父母住的一家獨門獨院的四合院,才完成任務。
但是,獨門獨院的老四合院真的不多了。在後海一帶的「胡同遊」旅遊區,還有舊式四合院,作為遊客參觀之地,樣板一樣給人看的,也是許多人家合住一院。至於附近不給遊客看的院落,從前叫四合院,現在已經東倒西歪,肆意搭建,裏面住的都是外地民工,環境極其惡劣,是名副其實的大雜院。
住在這樣的院子裏,是人生噩夢,你如果去問那裏的居民,拆了上樓住好不好?他們一定拔腳就跟你走。
於是便想,那些大叫保護胡同文化,反對拆四合院的人,多數都不是四合院的居民,就像香港大叫保衞永利街的人,都不是住在那些舊樓裏一樣。他們着眼的是「文化」,但沒有顧及泡在這「文化」裏生活的人如何過日子,外面的「文化人」和裏面「泡在這文化裏的人」,好像活在兩個世界,互相的噩夢,卻又是對方的美好追求。要解決這個矛盾,最好就是大家調轉個環境生活一下,反對拆四合院的人,應該搬進那些大雜院生活一段日子,試試一家人擠在一間小房間,缺水斷電用公共廁所的滋味,然後再下斷語,就會客觀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