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白蘿蔔變胡蘿蔔 - 毛尖

毛尖:白蘿蔔變胡蘿蔔 - 毛尖

中國有中央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有央視十套,央視十套有個節目叫《走近科學》。
一般來說,科學類節目不容易辦好,而且,央視辦春晚經驗多,做科學節目,沒傳統。可是嘿,這個節目不僅紅火,而且在互聯網口口相傳。
舉兩個例子先。
例一:一個白蘿蔔種下去了,秋天竟變成了胡蘿蔔。全國各地的專家集體討論,調查了水源,肥料,土地,空氣,天氣,甚至種植方法。折騰出上中下三集。最後的結論是那哥們搞錯種子了。
例二:一個村子,每天半夜三更都有怪叫聲,全村人睡不安寧不說,還搞得人心惶惶。片子採訪了一大堆上了歲數的村民,傳說這裏出沒山獸,晚上就會進村擾民。出彩的是群眾演員和音樂,演得驚魂,配得恐怖!上下兩集。最後結論是村裏一個胖子睡覺打呼嚕。
你懂的,第一類,大家當輕喜劇看,第二類,大家當恐怖片看。又因為這兩種電影類型恰是中國電影最沒成就的,所以《走近科學》不火也難。──真的,我說這話,發自肺腑。
其實,我早就想讚美這檔節目,擱心裏很久了。天南地北,我們憑着《走近科學》,走近彼此內心;飯桌上,只要說起《走近科學》,那就跟吃火鍋一樣熱鬧。所以,作為粉絲,我們很怕像當年擁護韓大嘴一樣,因為過於用力,搞得體育頻道整頓語文,韓大嘴再也說不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這樣有氣勢的解說。

用央視的語氣來說,「親愛的觀眾朋友們」,《走近科學》正是以它自身的風格說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方法論啊。你看,一個男人到書店買書,問:《幸福的婚姻生活》在哪能找到?店員:噢,該書屬幻想類,第一排。男人再問:那《夫妻相處之道》呢?店員:武打類,第二排。男人:那《理財和購房》?店員:這是妄想症,精神病類,第八排。男人:那《升官之道》?店員:司法犯罪類,在門口。
我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想吃肉,記得不要買肉圓,那是麪粉。你想康復,別上醫院,因為在你見到醫生之前,你就燒糊塗了。你想看電影,別上電影院,因為你會看到廣告集錦。你想好好學點文化,那麼別上大學,因為大學已經沒有文化了。
問題是,這麼多年肉圓大學的下來,事情呢,已經像,西遊取經,孫悟空突然叫道:師父,好像我們走反了!怎麼辦?回是回不去了,這個時候,《走近科學》將再次指導我們的人生:只要你保持住前面十分鐘的神秘感,那麼,即便最後一分鐘露了底,也無所謂了。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們一朋友酒後駕車帶我們上高速,在延安路被攔下來,朋友冷靜地對警察說:車上坐着我領導。朋友那天剛好穿一帶軍銜的衣服,警察看看他的軍銜已經不小,還是個司機,就放我們走了。
《走近科學》因此在民間有個別稱,叫《走近大爺》。做人,就要學會裝爺,裝得夠好,白蘿蔔就有可能變成胡蘿蔔。這個,難道不是當代最重要的科學嗎?
文: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