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令過剩資金持續湧向新興市場,導致息口低企。不過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圖)昨出席商台節目後,提醒市場保持警惕,不要預期息口長期維持低水平,他指樓市處於大牛市時,會出現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但市民不要存在不合理預期,當局亦會密切留意本港資產市場情況。
他明白在目前低息環境下,市民存錢在銀行的感覺「不好受」,尋求資產投資亦無可厚非,但提醒市民一定要尋求自保,必須量力而為,切勿忽略利息轉勢的風險;而現時港股與其他區內股市走勢相近,未見異常情況。
今年未見資金淨流入
陳德霖又稱,兩年前金融海嘯發生後流入本港的資金,大部份仍積存在本港銀行體系,但今年以來未見再有資金淨流入,相信由於本港實施聯繫滙率,資金無法炒作滙率圖利,加上本地息口水平偏低,吸引資金套戥的誘因減少。
他以往多次提及,自08年第四季累計至09年底,共有約6400億元資金流入本港銀行體系內,估計其中約2200億元是因金融海嘯發生後,信貸緊縮,令本港銀行及企業將海外資金抽調回港作應急之用,另外約3500億元乃內地企業上市集資後,部份資金並無調回內地有關。
本月初,央視節目曾誤將金管局有關資金流入的6400億元數據,解讀為囤積本港炒賣人民幣的熱錢,接着又錯誤引述中銀經濟研究指,囤積本地熱錢規模或達10萬億元,引起軒然大波,及後央視作出澄清。
京不願港成炒人幣平台
今年首10個月,本港個人人民幣存款,已較去年全年增加500多億元人民幣,存戶達210多萬戶,平均每戶存款約5.4萬元人民幣。
陳德霖說,全球宏觀環境不正常,熱錢在世界各地流轉,亦千方百計想流入內地。
他透露,每年亦有跟內地當局商討擴大本港每人每日可兌換人民幣的2萬元上限,但中央期望本地人民幣業務發展可循序漸進,在受控的情況下逐步進行,不希望香港變為炒作人民幣滙率的平台,故希望市民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