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聶永真,但必然看過他的作品。
黑白純粹留給林宥嘉的《感官/世界》;綠中帶紅的秋葉屬於五月天的《後青春期的詩》,尚有周杰倫、蔡依林……眾多唱片封套,均出自這位台星御用設計師的手筆。問設計哲學,須臾他不肯定地答:「剛剛好,然後加點小巧思!」眼前,他襯衫牛仔褲,是平凡鄰家男孩?但前臂上的螺絲釘紋身卻似在叫囂:這就是聶永真和他的設計——剛剛好,加點不凡。
撰文:月霧
攝影:伍慶全
鳴謝: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聶永真,33歲,台灣著名唱片封套設計師,眾多紅星的作品都出自他手筆,如周杰倫的《葉惠美》、《七里香》、《我很忙》;蔡依林的《特務j》等,00及01連續兩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他還活躍於書本的封面設計,如《東京鐵塔》、《魍魎之匣》等。他的設計才華也獲得國際肯定,曾以作品「抽取式報紙」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
CD封套就像一夜情的對象。店內芸芸眾碟,你會因外觀、上頭的樣子與名字,就把它帶回家,然後迫不及待脫了它的封套,深入品嚐裏頭的樂章、內涵,外觀上的「誘人」使命,亦告完成。從來我們只知道,封套背後就是CD……聶永真這趟來港,要講的就是「BehindtheCover」封套背後的小故事。請容我偏心,着眼點落在林宥嘉的《感官/世界》,因為它總是在七彩絢爛,形狀弔詭的眾CD間,用最原始的大小和兩張黑白照吸引了我的目光。是時候讓聶永真訴說這「封套背後」,「沉默的林宥嘉,他周遭是噪音」化成影像,是露出耳朵的林宥嘉,旁邊是火山爆發。一張沉默,一張爆噪,這就是聶永真為林宥嘉呈現的感官世界,一種照片都能有聲音的通感。「我想讓歌手不止一個歌手,不是只把他拍得美美的,而是讓他有深度,要幫歌手呈現出他們想讓粉絲們看到的。」
設計專輯由計劃到實行,聶永真只有約一個月的時間,經常靈思泉湧的秘訣,是以電影《疾走羅拉》的思考方式,「我在一個地方看到某件事情發生,就會想之前之後會怎樣,很多切片會走出來,腦袋經常會想東西,即便那些東西是虛構的。」
理性回應浪漫
要透過一個小長方形呈現歌手與歌,令我對聶永真的工作產生很多幻想:和巨星們朝夕相對,把新專輯倒背如流?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人們都會形容我跟周杰倫、誰誰誰合作。但我的對口人其實是企劃,即便如周杰倫腦子滿有自己想法,但他會把包裝交給企劃全權負責。」幻想破滅時,聶永真卻接道:「有少數例外,像五月天主唱阿信,他都是學設計的,會多管唱片的封面,我跟企劃聊電話時,後面常常就是阿信的聲音。」重燃羨慕眼神,我是五月天粉絲,聞說聶永真亦然,但他卻蹙眉說:「這樣創作會比較辛苦,因為大家都有不錯的想法,但不是對每件事都有一樣的觀點,要磨合。我會避免不直接面對歌手,他們會非常感性,對自己唱片的包裝,浪漫地想怎做就怎做,身在其中反而看不清楚,但我跟攝影師、企劃就會站遠一點,較為理性。」歌手太浪漫,聶永真就要理性,所以設計前也只聽該專輯一次,「我認為聽一次,抓感覺就好,因為當歌手和設計師都投進去,做出來的東西會沒層次。若我和攝影師不太投進去,每人留點不一樣的想像,出來的結果即便不會太扣題,但會留一點想像空間給大家。」
「《感官/世界》提及很多五官觸感,我聽過後首先想到的是文字概念:沉默的林宥嘉,他周遭是噪音,要像狂風暴雨般!」這是兩張用聽覺感受的照片。
林宥嘉《感官/世界》
聶永真為周杰倫設計過的封套眾多,從西洋妹妹、復古至牛仔,聶永真似乎總為周杰倫塑造很夢幻的場景,「會嗎?周杰倫的計劃很特別,他們將東西設得很清楚,連甚麼地方拍照都選好……」這解答,是周杰倫愛夢幻!
周杰倫《我很忙》
我不知聶永真在這碟中哪一處放了小巧思,個人認為是他們頭上那片綠意泛紅,青葱裏的點點秋意,一切如煙,才是後青春的五月天!這就是他給了我的想像空間?
五月天《後青春期的詩》
還在念設計時將自己所思所想製成《永真急制》一書,逐家逐戶找出版社出版,結果被唱片公司老闆青睞,從此平步青雲。七年後,他再出《Re:沒有代表作》總結多年設計路。
除了CD,也為大熱書籍設計封面,如京極夏彥的《魍魎之匣》。聶永真指書只有一個故事,給他提供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但CD與書,他不能只設計一種,因為他會悶瘋。
覺得High才會選
與其說是抽離,聶永真的設計其實是一種留白,訪問期間,他經常吐出「Over」的評語,對照起來,喜歡拿揑在Over與平凡之間的,或許就是他的設計哲學,「我大學時已出道接案子,那時候的我,會對每個案子都費盡全力,做得很Over,怕全天下不知道你會設計似的。幾年後,漸漸發現不同唱片有不同的玩法,只要做得剛剛好,思考這東西要怎樣的設計,不會放太多。不過,我會讓我每個設計都有一個梗,或許是某個位置的印刷很特別或用詞不一樣……」梗,就我所知是台灣潮語,「即是你想你的設計中都會設有一點小驚喜嗎?」「說驚喜還是太Over了,是一點小巧思吧!」就是這些恰如其分中的小巧思,吸引了大眾目光,有人形容聶永真很懂得從藝術與商業間取得平衡,他的平衡之道,竟來自「推」,「我剛出道時因為心裏沒有安全感,甚麼都接,但近年開始考量質跟量的平衡,會選讓我覺得High的案子,如果一開始有興趣接下,卻因外在因素如唱片公司老闆忽然改變方向,變成不是我的Tone,也沒有感覺,真的沒法子,我就會叫對方找別的設計師。」
看不到臉沒安全感
繼《感官/世界》後,聶永真今年憑陶喆的《六九樂章ZerotoHero》封套設計連續兩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這次的設計,比去年得獎作品林宥嘉的CD更純粹。牛皮紙包裝上,沒有陶喆。在外國或日本,不見明星的主流專輯封套司空見慣,在中港台卻是一大冒險,「這視乎市場的成熟度,唱片公司會考慮粉絲看不到藝人的臉就會沒安全感,最後只會跟隨大眾市場,不是領導。如果越來越多唱片公司這樣做,大家會習慣唱片封套不一定要有歌手的樣子。」這種不安全感,還延伸至封套的大小,「放在架上,成了視覺競爭,唱片公司會覺得小小的、單薄的CD會比不上人家,現在亞洲已培養出習慣,不止比Cover,還在比Size!」Size大了,發揮空間更大,不是更好嗎?「從設計的角度,我會想回歸到最原始,一開始沒有來做這事情,像海外般大家把專注力放在封面的純粹上,也是件美好的事情。」一頓,聶永真笑說:「這樣我也不用絞盡腦汁!」
欣賞的……
問及聶永真對香港CD封套設計的看法,他說香港無論哪類型的歌手,拍在封面上,都是冷冷的時尚感,不夠多元化。但他最欣賞是古巨基《遊戲基》及《大雄》的CD封套,覺得既有設計又有概念。而最想合作的香港歌手,他說出兩個名字:王菲與陳奕迅。
後記
前臂上的螺絲釘
設計如人,即便外表談吐親切得像鄰家大哥,聶永真身上總有些小巧思,宣告他是一個蠻有玩心的設計師。那前臂上紋的數根螺絲釘如是。「為甚麼紋螺絲釘?」「這是IKEA。」我以為自己聽錯,再問,真的是傢俬店。「我想手腕這個位置是骨頭來的,骨頭上面,可以插些螺絲釘……」我爆笑,再問你如此喜愛設計,為何最初選科,會念了三年機械製圖?「我當時見到個『圖』字就忽略了前面那兩個悶悶的『機械』二字了!」有點不信,最後一問:如果不做設計,你會做甚麼?「我會甚麼都不做,在家裏閒閒沒事做!」這次,我信。因為這樣的聶永真,從來只適合做設計人。
月霧,港燦小薯仔,媒界中初出茅廬一粒塵埃,今次處女初寫無料到自我Profile,還是收筆早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