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接受關於申辦亞運的訪問時,被問到退役運動員的待遇,再加上陳學殷的事件,問題又再被受關注。運動員要花上很多時間訓練,尤其是在求學時期,不多不少也會減少讀書時間,因此很多運動員都要從中取捨。被迫退役的,就令體壇少了一名人才;做全職運動員的,就犧牲了上大學的機會。
加強保障退役運動員的生活,是其中一個吸引青少年參與運動的做法。近年香港體育學院和港協暨奧委會,都增加了不少幫助退役運動員的計劃。體院的運動員事務部一向都有提供補習老師給運動員,還提供支援服務,助運動員入讀大學。而且運動員退役後1年都可以在體院不同的部門做實習,爭取工作經驗,以準備投身社會。唯一可惜的是,只有13項精英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才能受惠。
至於港協暨奧委會就在08年成立了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並由前風帆運動員黃德森做經理。計劃和體院很相似,而我也是此計劃的得益者。但由於資源有限,只有在國際比賽上得到成績的運動員才能申請。
雖然資助不能顧及所有運動員,但這些計劃都能減輕運動員退役後的壓力;不過,最重要還是要為自己打算,爭取機會,才能「成功退役」!
文:蔡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