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早前召開,會上總結過去一年來經濟工作成果,並為來年制訂政策方向,並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6大主要任務:(1)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2)推進發展現代農業;(3)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4)完善基本公共服務;(5)加大改革攻堅力度;(6)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防資產泡沫及通脹風險
目前市場及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於通脹與貨幣政策。中國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增長5.1%,是28個月以來新高。而人民銀行已於數據公佈前作出回應,宣佈自本月20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半厘。德盛安聯認為中國再度選擇以存款準備金率,而非加息去壓抑通脹,顯示內地在利率政策上取態逐漸穩健。
內地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穩健,消費、投資和淨出口額持續強勁增長,預期全年GDP可望達到雙位數以上。2011年內地政策重點將會放在防止資產泡沫及控制經濟過熱,並配合「十二.五」規劃,持續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
早前中國公佈1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10月份的54.7升至55.2,為連續21個月擴張。其中入口成本由69.9大增至73.5,反映未來通脹壓力可能加大。指數顯示中國經濟放緩疑慮已消除,但須提防通脹風險。
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其實中國的通脹率並不算高,儘管消費物價指數增長超出官方宏觀調控的3%目標,但在金磚四國當中,中國通脹率是最低的。俄羅斯和巴西的通脹率分別為8.1%和5.2%,印度更高達10.4%。
另一方面,中國11月中開始採取多項行政措施,嚴懲囤積物資、炒作物價,即所謂的「國十六條」。又透過調升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控制信貸、控制貨幣供給額的方式。多管齊下,預期物價將獲得控制。
中國發改委預期,12月通脹率將降至5%以下。有報道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中央政府可能調高2011年消費物價指數年增長率目標到4%,此舉可降低人民銀行緊縮貨幣的壓力。隨着調控政策日趨明朗,展望明年第一季,短期困擾內地股市的陰霾有望逐步消退。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