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巴塞爾資本協定的國際監管不斷提高,加上國家「十二.五」規劃需要,中國將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發展。人行行長周小川昨在財經年會表示,對系統性重要(systematicallyimportant)及競爭力強的大型商銀,即「有硬約束性」的金融機構,將先開放其貸款定價權,並對達標機構提供激勵,而競爭力較弱及歷史包袱尚未解決的政策性銀行,息率則仍受規範。
大銀行將自訂貸息
他認為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有助改善貨幣政策工具的效益及彈性。內地媒體早前引述消息指,五大國有商銀、招行(3968)及中信銀行(998),已被當局列為「系統性重要銀行」,預料未來其核心資本及撥備要求,水平將被定得更高。
為保障銀行賺取息差幅度及避免過度競爭,國內一直實施利率管制措施,即法定存貸利率被規管高於或低於市場水平。中銀監副主席王兆星亦於10月底提及,銀行業未來五大發展方向時,包括利率逐步市場化。
外電昨引述周小川指,由明年起的未來五年內,中國將建立逆周期(countercyclical)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利率市場化亦會有「明顯」推進。所謂逆周期監管,即市場周期越蓬勃向上時,越關注系統風險等宏觀管理。
明年經濟料先高後低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需要七方面條件相互配合,如商銀要逐步控制利差收入對整體收益佔比、商銀要承擔損失準備及定價風險的責任及處理好過去銀行改革成本分攤問題等。
人行近年已逐步放鬆利率規管程度,04年起,當局取消貸款利率上限,銀行可按貸款利率參考下限水平,自行釐訂不超過10%上浮幅度的貸款息率。
另外,中銀監主席劉明康同一場合指,受全球流動性影響,中國明年平穩運行難度加大,通脹料保持在合理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則表示,預計明年CPI高點可能控制在6%之內,高點或出現在明年首季;經濟增長率或在9%,增長或呈現前高後低的形態。
利率市場化需要條件
‧商銀要控制利差收入對整體收益佔比
‧商銀要承擔損失準備及定價風險的責任
‧銀行能自主選擇商戶
‧完善與利率相關的一系列金融產品市場定價
‧開放定價權的金融機構需有企業財務的硬約束要求
‧進一步發揮貨幣工具的效益
‧處理銀行改革成本分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