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殘障大學畢業生 逃不過僱主歧視

八方人物︰殘障大學畢業生 逃不過僱主歧視

中學生最怕的物件可能是鬧鐘,每朝的奪命鈴聲叫人份外嚮往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涯,但鄭建慧升上大學後,卻依舊天天朝7晚6上學去。課堂外的時間,寸步不離校園,因為她是傷健人士,出入以輪椅代步,必須由復康巴士接送往返校園;就算那天黃昏才有課,她仍要晨早回校呆等,惟有以「溫習」打發時間。

「身不由己」難交朋友

自小學開始,建慧已經發現自己「與別不同」。患有大腦麻痹症的她小六開始接受脊骨手術,其後一直坐輪椅,「小學時都會諗,點解自己會咁?反而升到中學就諗得開啲」。中學升讀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令建慧學懂樂觀面對人生,因為這所特殊學校內,每位同學都各有各的困難。「有人好過我,亦有人差過我,我絕對唔係最慘同最差嗰個。」建慧中五會考英文科「肥佬」,只能到城大升讀電子商貿副學士課程,但總算踏入大學校園,與普通同學「接軌」。
原以為副學士生涯對建慧來說定較從前多姿多采,但原來不。她說自己每天依靠復康巴士朝7晚6往返校園,而且有專人照顧,與同學無甚機會接觸,「啲同學落咗堂就出去食飯同玩,我同唔到佢哋做到呢啲活動,所以冇乜溝通」。無論那天上課時間「幾晏都好」,她8點就要抵達校園一直等,為的可能只是上兩小時的課。等的時間最累人,建慧惟有以「溫書及做功課」打發時間,其實她別無選擇。

「唔嘗試一定冇機會」

英文科「肥佬」,說來跟她的病況有關,因為手部活動較慢,在聆聽卷「聽得切都寫唔切」。雖然當局已因應情況加時及設有暫停位以示公平,但建慧覺得幫助不大。為了補考她拚命「日日聽多啲同寫多啲」,兩年後重考英文科終於及格,亦如願轉到理大電子計算學系讀修讀學士課程。
談起理大,建慧笑得燦爛,因為同年竟然有兩名同學均是畢業於甘迺迪中心的殘障學生,「基本上我哋三個同學成日一齊,讀書又好食飯又好,大家知道大家諗法」。09年畢業後,建慧一直努力搵工,面試不下數十次,但至今杳無音訊,目前以自由人身份協助不同機構設計網頁。她說負責面試的高層,甫見到她坐輪椅都會表現詫異,「佢哋通常都會話辦公室唔夠位、仲有會話冇傷殘廁格」,然後所有申請均石沉大海。建慧對於覓得長工不抱太大希望,但堅持屢敗屢試,「嘗試就至少有個機會,如果唔嘗試就一定冇機會」。
記者 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