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斬樹留病根 真菌孢子隨風飛栢麗大道古樹大災難

康文署斬樹留病根 真菌孢子隨風飛
栢麗大道古樹大災難

【本報訊】政府斬樹不除根,留下大規模滅樹禍根。尖沙嘴栢麗大道一棵列入古樹名冊的百年細葉榕,因被俗稱「樹癌」的褐根病菌侵襲,上周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處斬」後,仍留下滿佈真菌的樹樁和樹根,終波及同一花槽的三棵百年老樹,其中一棵更長出含同一真菌的菇頭。生物學者警告,菇頭孢子隨風飄揚,栢麗大道兩旁數十棵百年細葉榕,將面臨滅樹危機。記者:王家文

上周三遭康文署鋸掉的百年細葉榕,位於尖沙嘴栢麗大道,屬古樹名冊編號YTM/10。被斬古樹位置現有帆布遮蓋,揭開後可見一個直徑約一米的樹樁連樹根,已開始腐爛,傳出陣陣發霉氣味。中文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趙紹惠指出,褐根病菌生長在樹根,且真菌會不斷擴散,感染其他樹木,「如果留番個樹樁,又唔殺死入面嘅微生物,會變成(真菌)溫床」。

同花槽古樹被感染樹癌

距離該樹樁約20米、同一花槽的另一棵百年細葉榕(古樹名冊編號YTM/8)已首當其衝,大部份枝葉明顯枯萎,與其他花槽的茂盛細葉榕成強烈對比。趙紹惠指早於本月初已發現該棵細葉榕的樹根,同樣出現「樹癌」褐根病菌的子實體,即呈橙色、俗稱的菇頭,現已擴散至由氣根生長成的樹幹部份,「當一個生物長咗菇頭,代表樹入面嘅真菌面積至少係五倍以上」。
菇頭生長在樹身近馬路方向,趙紹惠相信康文署人員因而忽略。她強調褐根病菌可經殺菌劑及清除菇頭作處理,「可以救得番,絕對唔係高難度動作」。在同一花槽內的另外兩棵細葉榕,昨有張貼「植物噴有農藥/殺蟲藥」的警告字句,反而出現菇頭的細葉榕則沒有。
趙紹惠指菇頭是真菌的繁殖器官,會產生類似植物種子的孢子,可在泥土及樹根生長,若不及早清走菇頭,其孢子會隨風飄揚,整條栢麗大道數十棵細葉榕都會被波及。她曾向康文署反映,卻不獲重視,批評署方管理樹木乏質量,「只係睇呢幾棵樹,真係連最基本樹木管理都冇做好」。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出,現時受褐根病菌嚴重感染的一棵細葉榕,樹冠枝葉密度已較兩周前再進一步縮減,僅及正常情況的兩成,健康情況十分嚴峻,且水份不足,「有可能救唔番」。他批評署方「永遠都係去到有問題先做,花好多錢好多資源都救唔到」。

古樹名冊編號YTM/8細葉榕,同樣受褐根病菌侵襲,長出含褐根病菌的菇頭(圖橙色處)。

康文署承諾灑殺真菌劑

康文署回應會盡快移除遭鋸走的細葉榕樹樁,並檢驗泥土及噴灑殺真菌劑等。發言人承認,附近有兩棵樹受真菌感染,其中古樹名冊編號YTM/8的樹身有真菌子實體,昨天已移除,並會繼續用藥壓制真菌生長,以防其子實體孢子向外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