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屬風濕科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急性關節炎,患者的腳趾、腳眼、膝部以至手指等,間中會感到如被刀割的急性痛楚。過去數年,醫學界已有不少治療痛風的新方法。
新藥減過敏反應
急性痛風發作時,醫生一貫會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或秋水仙鹼(Colchicine)來醫治。在2008年,醫學雜誌《刺針》發表文章,指使用中劑量類固醇(35mg)治療痛風,無論療效和副作用都與傳統使用Naproxen的療法相若。故患者若因腎病或腸胃出血等而不能使用NSAID,醫生可考慮使用這種療法。
尿酸過高會引至痛風,醫生以往最常使用嘌飄醇(Allopurinol)來降低尿酸。可是,少數病者(約2%)服用後會出現敏感、出疹等副作用,現已有新藥「費華索特」(Febuxostat)幫助此類患者。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剛批准另一種須定期注射的醇素(PegylatedUricase),作為降低尿酸的藥物。臨床數據顯示,此藥比口服藥物更有效。
如病人對以上治療資訊有任何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撰文:香港風濕病基金會風濕科專科醫生李家榮
「風知己」熱線﹕23462999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