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上月19日重招抑壓熾熱炒風,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卻不跌反升,並連升三周,有違市場預期,並驚動政府過問。本報早前曾就此向中原查詢,但解釋一直混淆不清,似有誤導之嫌。集團主席施永青更開腔死撐CCL可反映真正市況。
業界人士質疑,CCL能否足夠代表整體二手市場實況。據中原發放的資料,CCL在截至11月21日的一周報88.24點,按升0.95%,中原解釋是因為新措施只實行兩天,不足以扭轉之前的樓價升勢,預期之後一周指數會回落。但11月22日至28日的一周,指數報88.58點,按周再升0.38%,當時本報曾就CCL仍然上升,向中原查詢,其研究部回應,指數是按各分行在統計期內促成的臨時買賣合約成交個案作統計,並指樓價非一面倒下跌,加上期內多優質貨成交,故推升指數。並預期隨後一、兩周樓價會逐步下調,最多跌5%。
多番查詢答案各不同
不過,上周公佈的CCL再上升到89.41點,升幅進一步擴闊至0.94%,本報再向中原查詢,中原卻前言不對後言,解釋數字是依據單位正式買賣日期統計,即會涵蓋約三周前的臨時合約買賣個案,由此可見CCL並非反映即時市況。
集團更即時在CCL網頁中,加列一項之前從未出現過的「根據預計正式買賣合約日期,而正式與臨時買賣合約一般有14日時差」註解。
對於中原指數不跌反升,中原承認運輸及房局透過地監局向其查詢指數計算方法,但強調之後未有再作查詢。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該局與地產業界不時會有正式及非正式的接觸,對一些非正式的接觸,該局不預置評;據了解,該局負責實務工作的相關人等,曾向中原地產負責計算指數的相關人士,查詢其數據收集及計算方法。
中原公佈CCL指數出現混亂,施永青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如果市場上樓價係大跌,但CCL仲升,我會第一時間企出嚟講,係統計上有失誤,叫大家唔好信,但家事實並唔係咁,唔會特登改計算方法去就市場意見」。
施永青:未來兩周冇機會跌
他又指已向前線工作同事了解,發現低價成交並非主流現象,「睇唔到樓價有轉勢」,預期未來兩星期CCL最多只是升幅放緩,「冇機會下調」。
與中原合作制訂CCL的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曾淵滄指,土地註冊處資料是反映一、兩個月前的成交,比CCL更為滯後,所以CCL比政府的統計方式已很「領先」。雖然CCL只會抽取中原集團所促成的交易,並非代表全港樓市,但中原的市場佔有率約有40%,已足夠反映市況,而且統計方法已沿用多年,不可能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