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貨團淪陷工展會 唔想造垃圾白花油棄玩

掃貨團淪陷工展會 唔想造垃圾白花油棄玩

工展會的原意,是為了推動香港工業,宣揚香港品牌。現在,這宗旨依然傳承,但時代轉變,「特賣掃平貨」的形勢日益壯大,更有喧賓奪主之感。工展小姐仍是重頭戲,但靚女銷售員數量大減,要數今昔完全相同之處,大概只有人多擠擁。

記者:符樂
攝影:楊錦文、王文忠、陳盛臣
Model:EagleLo@Zmodel

展期 4日變3星期

現在的工展會,不少人會想起買平貨,多份報道都提及內地人士,專程來港大掃特掃,師奶們的「車仔」傾巢而出。最吸引他們的,當然是「平、靚、正」,和「香港製造」這個金漆招牌,就算現今不少工廠搬到內地,但「香港製造」貨品仍有不少,從麪條、餅乾、醬油、活絡油到羽絨都有。工展會一直備受政府重視,以往有港督如羅富國、葛量洪、柏立基等到場參觀,如今換來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展期亦由最初為期4日於農曆新年間舉行,演變至為讓廠商回家過年,而提早在聖誕節舉辦,且為期超過3星期。從1938年起,至今來到第45屆,迄今已達72載,當中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地鐵興建至缺乏展覽場地等因素而數度停辦,如今,工展會移師維園舉辦已經8年,看來可長做長有。

■當年參選工展小姐的白花油小姐,就在台上力推產品。

■工業與經濟密不可分,「香港人用香港貨」有利當時工業發展。

■當年工展會入場人數,都有過百萬。

■當年顧客一見靚女便暈,好在有白花油。

■工展小姐加冕儀式,大抵上已見現代選美活動之雛形。

■鱷魚恤美女售貨員,個個髮型也有幾分相似。

■今屆入場人數能否打破去年呢?

■1962年出品的SUPERIOR原子粒收音機,機底為厚塑膠,註明HONGKONG製造。

■五十年代,3元可買多少支醬油?貼士:那年代,1包香煙賣4毫。

選美獎品 糖果變現金

有工展會就必有工展小姐,工展小姐選舉始於1952年的第十屆工展會,這時仍未有無綫的香港小姐、香港公主及沙灘小姐等,工展小姐可謂唯一大型選美活動。以往,由參展商派往參選的工展小姐會被直呼廠商名字,例如:梁蘇記小姐、白花油小姐、鱷魚恤小姐等,如今卻鮮有這種叫法,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施榮懷說:「時代不同,不知從何時起已不再這樣稱呼了,一般只會簡單說『工姐』便算。」歷屆工姐,較為熟識的有首屆季軍、影星馮亦薇,她曾提及,當時獲獎沒有后冠,只有一個手抽紙袋,內裏裝滿糖果和日用品;近代則有2004年冠軍、其後參選港姐的呂慧儀。去年冠軍徐詩敏,則到無綫任「味之天使──布冧」。現在的獎金獎品當然加碼,今屆冠軍將會獲3萬元現金及15萬元獎品,她們更要參與廠商會推廣的宣傳活動,成為親善大使。雖然按大會規定,工展小姐的參選資格必須是參展商的現任職員,但知情人事透露,現在的工姐多為模特兒,由代理公司負責為參展商物色人選,因她們對產品不熟悉,令工展小姐變為純選美活動。

■威馬代表呂慧儀,奪第39屆工展小姐冠軍及最具東方魅力小姐。

■施榮懷指,童年時代,一件人造皮褸已是新時代產物。

■現在的攤位已很少出現美少女,多是大聲叫喊的阿姐阿哥。

■在工展會被選為慈善皇后的薛家燕,頭戴「白花油」后冠。

小鳳姐夏蕙姨 曾任攤位小姐

工展會的參展商數量,一般為數百間,最多的更接近二千間,要在眾多廠商中突圍而出,必須大花心思,尤其於五、六十年代,個個都鬥大鬥出位,淘大、李錦記、白花油,間間鬥建高塔,務求讓市民未入會場先見其檔。據聞鱷魚恤曾興建一個用鐵網圍着的臨時大池,內放幾條大鱷魚,夠晒出位。除外表,廠商還鬥內涵,將廠內最「省鏡」的女工調派上前線,或刻意聘請年輕貌美的女售貨員以吸引顧客,當中鱷魚恤美女就手執軟尺,令顧客「引頸就度」,圖一親芳澤。這些貌美的攤位小姐,有些更成為後來的影視紅星,如任職白花油售貨的徐小鳳、國民漆廠的黃夏蕙。除了「美女戰術」外,白花油最厲害的,便是使出明星效應。他們常邀得粵劇紅伶及紅星如馬師曾、紅線女等作慈善義賣,鄧麗君、薛家燕亦曾獲選慈善皇后。如今,參展商攤位仍然有大造大,設計別出心裁,但美女貨售員已換上「大聲公阿姐」,間中夾雜一、兩名年輕推廣員穿着短裙穿梭人群中,更莫說有影視紅星到場。

誰奪后冠?

今屆共有11位靚女參選工展小姐,以下係其中4位。

5號黃穎君(華發行)

7號張曉明(蕭邦貿易)

10號何樂兒(創生興業)

1號吳國珩(新榮)

白花油 講環保棄工展

白花油自2002年起便退出參加工展會,和興白花油執行董事顏福偉說:「歷年工展,我們並非為了賺錢,只為宣傳及慈善。每年參展我們都希望做到最好,攤位的設計也不惜工本,極盡心思,但每次展覽結束後,拋棄的廢物數以噸計,實有違公司的環保立場。相反,我們寧願在年宵這類簡單搭建的場合,展示我們的產品及進行義賣,同樣可以行善,但垃圾就少得多。」他又認為,這幾年工展的場地設在維園,加上展期長,無形中霸佔了公眾的休憩處,而聲害、光害的污染問題亦會擾民。「這兒是市民做運動、散步、消閒的地方,展覽應該搬到適合的地方,如會展或機場博覽館。」若工展會移師室內,環保問題亦得解決,顏福偉不排除白花油會再次出現在工展會上。近年,工展會亦提倡環保,建議將廢物循環再用,鼓勵參展商把可重用的物品捐贈有需要人士。

■顏福偉支持環保,所以放棄參加設在維園的工展會。

■以前白花油的中國式白塔,收宣傳之效,卻不符現今環保原則。

■歷史悠久的嘉頓,是工展會的老常客。

■嘉頓一向以來作風低調,沒有工姐沒美女,純食品推廣。

■淘化大同(淘大),攤位又高又闊。

■淘大攤位的外貌與往昔有很大分別,最少不再鬥高了。

宣傳法 從展覽到特賣

回顧昔日,工展會的原意絕不是傾銷特價場,更不是美食嘉年華。四十年代,沒有大型購物商場,媒體數目也有限,市民在缺乏娛樂下,工展會便成為集購物、娛樂、消閒於一身的年度盛事。五十年代,在缺乏媒體宣傳的情況下,不少老品牌如中華製漆、淘化大同(淘大)等都是靠工展會作宣傳。父子兩代同在淘大工作的生產高級經理鄭欽貴謂:「以前淘大還會代理綠寶汽水、糖薑、紙品,連玩具都有,時移世易,如今工展會售賣的只以醬油為主,其實參加工展會是蝕錢的,主要功用是宣傳,舊社會不富庶,參觀比購物多,是近幾年才有『掃貨團』出現。」
五十年代末,工展會倡議「香港人用香港貨」,於是不少品牌紅了,如紅A塑膠日用品、廣生堂花露水等。六十年代,香港紡織及塑膠工業的全盛時期,工展會亦不乏此類廠商,當中包括環球塑膠、香港化工、光明燈泡、實用衣車等,年屆65歲的工展會支持者陳渤宏說:「那年代媒體不多,有部原子粒收音機已經很威風,工展會商品集中又有表演看,市民閒來沒事便到工展會逛。對當時的小朋友來說,當時最渴望到的地方,一是荔園,二是工展會。那時候展覽多,買賣少,印象最深的是螺絲廠,一大堆螺絲排列整齊讓人參觀,難道有人會專程去買幾粒螺絲?」

■鄭欽貴自六十年代便在淘大工作,親歷工展由展覽變特賣。

Q&A 海外都送貨
Q:記者 A: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Q1 工展會全名是甚麼?

A 初時工展會名稱「中國貨品展覽會」,後改為「香港華資工業出品展覽會」,修改多次後,現為「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

Q2 工展會原意是甚麼?

A 二、三十年代,香港工業起步,為加深本港市民對香港工業產品的認識,故設立工展會。

Q3 工展小姐候選人數有多少?

A 沒特定,一般為8至10位。

Q4 如何投選工展小姐?

A 持工展會入場券人士均可投票,只需將表格放進會場投票箱內。

Q5 工展會內有否提供送貨服務?

A 有。於會場內設置的送貨服務站,提供本港或海外送貨服務。

工展會

日期:12月11日至1月3日
時間:每日11am-10pm,12月31日11am-1am
地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