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80後社運故事搬上舞台

八方人物:80後社運故事搬上舞台

「曾付出幾多心跳
來換取一堆堆的發票
人值得命中減少幾秒多買一隻錶
為何用到盡了至知哪樣緊要」
──節錄歌曲《陀飛輪》
自言是陳奕迅超級粉絲的鍾燕詩說,Eason的歌膾炙人口,是因為唱出不少人的心聲,容易引起共鳴。她讀中學時成為陳奕迅擁躉,迷上「神」的聲線,對歌詞倒背如流,除了買唱片撐偶像,演唱會也要看兩場才滿足,「一場坐前啲,同Eason距離近啲會更加投入;另一場坐後啲可以感受成個舞台氣氛」。擔心買不到門票,她會與朋友在門票發售首日兵分多路撲飛:「頭尾兩場一定最精采,一定唔可以錯過!」
鍾燕詩03年畢業於中文大學心理學系,之後到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編劇,05年畢業,至今累計參與作品超過20部,她說:「我鍾意研究人嘅行為,心理學用科學方法去研究,編劇用藝術角度研究。」處女作《打你個小人頭》描述母女互打對方「小人」的恩怨情仇,是一次路經鵝頸橋時觸發靈感:「點解咁多人相信打小人可以解決問題?」

編劇鍾燕詩是Eason粉絲

除了迷Eason,她也迷衛斯理。中學時遍讀衛斯理小說,觸發她天馬行空的創作意念。小說人生,論盡善惡正邪,現實生活如在地獄,就算有輪迴,也是不斷經歷苦難,所以她認為人類「一定要對別人好」才能減低痛苦,戲劇可以令觀眾明白不同人的想法,她最想觀眾離開劇場時,會以更包容的態度看世界。

選用逾40首陳奕迅歌曲

鍾燕詩最近將《陀飛輪》移植舞台,反映80後的苦況。她認為陳奕迅的歌曲題材具社會意義,音樂劇加入陳奕迅的歌是不二之選。她選用超過40首陳奕迅歌曲,由早期作品《我的快樂時代》至近期《一絲不掛》,成為一連串80後故事的音樂劇《我的快樂時代》。
這齣於下月20日上演的音樂劇以近年爭議題材為故事背景,八位80後熱血青年,反對地產商在維園興建豪宅破壞環境和集體回憶,在立法會外抗議。
從不參與社會運動的鍾燕詩說,靈感來自身邊的朋友「上唔到車就上街」,她不甘80後被標籤為「好激進」、「唔理性」,所以劇中有不滿樓價高企的學生領袖、苦行的環保分子、風頭一時無兩的民主女神等角色,用歌聲控訴,以《浮誇》作始,《ShallWeTalk》告終,「希望大家了解佢哋點解要咁做,不如大家坐低傾一傾,冇誤會咪少啲戾氣囉」。
記者 林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