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調控無從入手有原因 - 胡孟青

青心直說:調控無從入手有原因 - 胡孟青

中國地大,不同省市具備不同優勢。30年來,部份省市充份利用天然資源,部份利用低成本勞工發展工業,有些則主攻高科技,形成地方政府具備獨有不同優勢,「得上海得天下」已不再是事實。成為省領導當上中央權力核心、甚至最高領導人的入場券,在政治意識形態由黨主導的情況下,要搞好政績,惟有靠谷高經濟,形成地方政府之間不斷競爭。
中央之前要調控樓市,但影響到地方政府地價收入,執行固然困難。現在,中央強調要調整經濟結構轉型,由穩定增長取代追求平穩較快增長目標,但對追求政績的地方政府,要他們放棄高增長目標又是難上加難。
經濟要轉型,大部份內地經濟學者嫌「保八」目標過高,但大部份省市已制訂的未來5年名義經濟增長目標,原來絕大部份均繼續以錄得雙位數經濟增長為首要任務。其中,遼寧定出未來5年,每年增長目標19%,屬於全國最高。較窮的貴州,亦將增長目標定於13%至18%。

政策對立增長失控

一個溫州,炒樓團聞名於世,這裏亦是全球最大的打火機及皮革用品生產地。常用的手提電腦,全球逾半數是來自江蘇的崑山,當地去年人均收入超過3.8萬美元,屬全國最高而且遠超香港。遠至內蒙的鄂爾多斯,受惠8成土地含有煤炭及天然氣,此處亦成為其中一個全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去年高達2萬美元,直逼香港。試問形勢如此大好,又怎願奉命將經濟降溫。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說話正正套用於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中央要搞經濟轉型,省市級地方政府要大搞政績,形成政策對立。過去10年,內地經濟多次出現增長失控,調控無從入手的情況。
為應酬中央,地方政府上報經修飾的數據不難理解,遊戲規則不改變,內地經濟數據的確不可盡信。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