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中國上周出乎意料未有透過加息壓抑通脹,市場遂憧憬內地經濟保持強勢,對商品需求更會與日俱增,帶動商品漲價,其中銅價及橡膠價格昨日齊齊破頂。眼見商品越戰越勇,一眾炒家亦紛紛押注其價格可以進一步攀升,令商品期貨合約好倉數量升至四年半新高。
中國上周末意外地未有調高利率,令市場放下內地經濟增長或放緩的憂慮,其商品需求料可維持強勁增長,帶動倫敦3月期銅昨一度漲220美元或2.45%,至破紀錄的每公噸9210美元;期鋅、期鉛及期鋁則上升1.8%至3%不等。金銀曾漲0.87%及3.21%,高見每盎斯1398.09美元及29.59美元。
銅價高見9210美元
泰國南部雨勢未止,影響當地橡膠生產,刺激東京5月橡膠期貨曾上漲1.1%,至每公斤400日圓的新高。
有分析師指出,發達國家料繼續奉行低息政策,加上環球央行大開水喉救經濟,令市場上平錢充斥,故相信炒作資金於明年會進一步流入商品市場。大摩認為,環球經濟明年的增長率將達4.2%,料會為商品需求帶來支持。
眼見商品越升越有,對冲基金等大型炒家亦紛紛押注商品價格可以進一步攀升。追蹤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中20種商品期貨倉位的指數顯示,截至上周二為止,商品期貨淨好倉數目按周增加8.4%至154萬張,是06年2月以來最多。當中,期銅的淨長倉數量更大增25%至2.6萬張;而小麥期貨則錄得1.9萬張淨好倉,與之前一周的8488張淨淡倉大相逕庭。
另外,《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商品價格近期走勢開始受供求因素主導,導致走勢擺脫今年上半年走勢同步的格局。當中,農產品更漸漸顯現跑出的勢頭。
農產品跑贏其他商品
該報指出,商品價格於今年大部份時間均受環球經濟因素主導,故走勢相當一致,農產品、工業金屬以及能源於上半年的回報率便相差不足1個百分點。但市場近期對經濟已經重拾信心,焦點逐漸回歸至基本因素,令各類商品走勢開始分離。
例如供求轉趨緊張的農產品今年迄今便累升28%,工業金屬亦累漲8%;相反,受供應過剩的天然氣價格下滑所拖累,能源期內下挫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