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北京因劉曉波而瘋狂? - 張華

探針:北京因劉曉波而瘋狂? - 張華

十二月十日的國際人權日,挪威首都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台上,歷史性出現第一張「空凳」,在國際社會變成一個符號,代表中國尊重人權和政治文明程度,跟納粹德國和前蘇聯處於同一水平。不少評論認為,北京因劉曉波獲獎而陷入歇斯底里狀態,西方傳媒更將中國稱為邪惡軸心成員。中國一夜間變瘋狂了嗎?
近期北京對諾貝爾獎的反應,正常人確實難以理解。不僅劉曉波夫婦被囚,親友及獲邀到挪威的學者、律師、維權人士等全部被禁出國,頒獎禮當日,他們「被外遊」,經常光顧的餐廳、咖啡店、書店等被迫停業。網上的肅殺也不遑多讓,連「空凳」文字和圖片都被封殺。如此肆無忌憚違憲,剝奪公民出入境及表達、言論自由,確實夠瘋狂!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的表現也慘不忍睹,對提問記者惡言相向,反諷對方最近「上躥下跳」;塞爾維亞表明不想得罪北京而損害經濟利益;菲律賓擔心五名在中國販毒落網的國民安全,才不派人出席頒獎禮。若所言屬實,則北京阻撓各國出席頒獎禮的手段,加上組織僑民在會場外抗議,有失泱泱大國風範!
還有令人側目的「孔子和平獎」。一個連辦公桌都沒有、僅開過一次會就決定首屆孔子和平獎的「民間機構」,竟可用文化部的信函,這已是「神話」;而「神聖」的孔子和平獎,得獎的連戰缺席頒獎禮,大會竟以一個不知名女孩代領。如此荒誕兒戲的抗衡諾貝爾,確是瘋子所為!
但上述非理性行為,僅涉及政法、外交、宣傳及意識形態系統。若北京真的瘋狂,反應會激烈得多。意大利左派導演安東尼奧尼,七十年代初應周恩來邀請,到中國拍攝「頌讚新中國」紀錄片,但影片寫實,將中國人真實生活公開,而非局限北京想宣傳的成就,中共瘋狂反擊,動員外交、宣傳、教育等系統,組織寫作班子,寫成幾十部著作狠批安東尼奧尼,全國機關、廠礦、學校等也參與其中。
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推出公投制憲後,北京也指令全國輿論開火,文化、理論、影視及海外僑領、本港土共等,忽然與李扁形同寇讎,軍隊躍躍欲試、人大制訂反分裂法等,總之,似乎全國動員起來。反觀今日,本港土共、外國僑領、留學生還沒出動,國內也沒罷買外國貨,大學、社科院等還沒揭批「諾貝爾」。因此,中國的「瘋狂反擊」只屬虛張聲勢,無論這是全球化之下中國不可能自外於世界,還是北京內部各個系統有分歧,總之,北京還沒全面瘋狂!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