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又要面對百物騰貴日子。有進口米商表示,由於泰國幣值持續強勁,港人主要食用的泰國米,於明年或要再度加價,升幅約在一成內,每公斤售價將超過11元。有出口商坦言,由於泰國米價日漸高企,現時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由過往九成,減至今年約七成左右,慢慢被較便宜的越南米蠶食市場。
記者:梁德倫
泰國商務部長蓬提娃昨日來港與香港進口米商代表會面。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接受訪問時指,受國際貨幣滙率變動影響,泰銖在今年已升值10%,相反與美元掛鈎的港幣則持續偏軟,港元變相貶值。他說,今年泰國米進口價格已上升近一成,但由於不能將所有升幅全部轉嫁消費者,避免引起市場反彈,故至今泰國米的批發價只升約5%。
加幅約在一成內
陳建年稱,由於預期美元持續疲軟,加上現時在港銷售的泰國米仍未反映最新滙率,預料明年新進口的泰國米將會再度加價,幅度約在一成之內,港人明年必定要捱貴米,「泰銖今年已經升值唔只一成,若果繼續升嘅話泰國米冇辦法唔加價」。工貿署資料顯示,泰國香米的零售價,由今年頭的每公斤10.35元升至11月的10.66元,按業界加幅,明年會升穿11元水平。
來自泰國的泰米出口商會副主席劉冠達表示,近年泰國米要面對鄰近國家的激烈競爭,尤其是越南米的價格低約12%,使泰國米在港的市場持續萎縮。他表示現時除了研究更具成本效益的大米外,已再無其他方法可提升泰國米的競爭力,「始終出口好大程度受滙率影響,明年可以保持到七成市場佔有率已經好好。」他又提到,有香港米商反映泰國米的質素有下降迹象,他認為與本地米商以溝米方式降低成本有關,但泰國當局會跟進研究問題。
進口量不足七成
根據工業貿易署資料顯示,本港每年進口約32萬噸米,過往都是以泰國米為主,約佔整體進口量九成,即每年進口近30萬噸米。但去年泰國米的進口量已下跌至25萬噸左右,今年截止10月份更跌至不足七成。相反,越南米由08年以前每年進口約數百噸至1,000噸左右,升至去年1.6萬噸,今年截至10月份更已進口約5.4萬噸,佔本港整體進口量18.3%,兩國的大米輸出量有此消彼長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