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債息趨升之謎 - 丁世民

暢談滙債:債息趨升之謎 - 丁世民

環球國債孳息率自「飛機南」的QE2後,不斷持續上揚,各大發達國家的債息,已悄然升至5月「金融快閃黨」突襲美股導致「黑色星期四」時的高位。債價跌而股價升,傳統而言對高風險資產市場本屬利好消息,蓋因債息乃反映通脹預期的最佳指標,而受控的通脹,較通縮對經濟及投資氣氛皆有利。不過,這趟個半月的中長期債息升浪,果真對環球股市及其他高風險資產市場有利?
由QE1到QE2造成的資金氾濫及超低息率環境,乃導致資產不尋常暴漲的主要因由。美國30年期長債孳息率由「飛機南」表示推出QE2後,已上揚整整1厘,10年期債息漲逾90點子,5年期債息亦漲85點子。長債孳息率飆升,最影響長期按揭息率,後者已由歷史新低水平回升至4.7厘,對仍處於冰河時期的美國樓市,影響將會何其深遠!
其次,環球債息趨升,真正反映歐、美、日持續量化寬鬆所引致的後遺症方才出現。若債息普遍再升逾1/4厘,股息回報相對債息回報,再計入預期增長率,對股市再升的空間構成「封頂」效果。此外,平息的年代,在亞太區及其他新興市場,其實經已終結(特區例外),美元利率期貨引伸利率於上周回升30點子,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更反映了明年年底美聯儲局80%加息預期。

亞洲貨幣恐見頂

看漲者會樂觀地認為,此乃對經濟增長前景投下信心一票,但實情卻又是另一回事。美國樓市及就業市場不大可能在明年今日便現曙光,市場息口潛在上揚壓力,乃對QE3會否出台表示疑問。
美國多個市政府的債價,上周再急挫至17個月低位,其後遺症不再多贅。今日FOMC應不會對QE2作任何進一步擴大規模聲明,零售銷售亦反映了樂觀數據的預期,周五「四期結算」謂有利股市,年底粉飾櫥窗,美股升至雷曼爆煲前水平,但另邊廂,中國的「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簡稱穩健)政策,卻令中港股市停滯不前,美電亦升至7.775水平之上,亞洲貨幣恐有見頂之虞。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