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基金撥款 義工深入搵料拍短片解構援交禍害

蘋果基金撥款 義工深入搵料
拍短片解構援交禍害

青少年陪行街吃飯及提供性服務以換取金錢的援助交際風氣,以交友網站為溫床不斷滋長。為令青少年認識援交禍害,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舉辦「刻不容『援』──預防青少年援交計劃」,透過深宵街頭服務及製作預防援交短片,防患未然。是項計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7,000元推行。

曾是「夜青」的Cat(20歲),已投身社會從事售貨員工作,她稱每日上網達八小時,登入交友網站偶爾會收到陌生人邀約,「雖然冇講明做啲乜,但係擔心會係色誘陷阱,初初約見面、食飯,跟住可能有進一步行動,所以一於拒絕」。不過,她知道身邊男性友人曾使用「外賣服務」,即透過中介人從網站找援交少女作性交易,「講得好聽就係援助交際,其實係肉體交易」。
為了讓青少年對援交禍害有切身感受,一班大專生義工深入性工作者自助組織「搵料」,製作預防援交短片。短片導演BoBo曾透過關注性工作者組織,了解真實個案,製作了三個單元,包括買名牌上癮的援交少女因懷孕而影響學業、宅男沉迷上網結交援交少女而患性病,以及援交雖可搵快錢但會傷害家人,讓青少年反思。短片仍在製作階段,預計本月底完成。
BoBo指電腦資訊發達,接觸援交的層面廣泛,青少年易墮入援交陷阱,「佢哋以為食吓飯、行吓街好濕碎,但係發展到性交易,甚至淪為妓女,可能係一念之差」。鑑於年前有援交少女遇害遭肢解,她直言是一個反面教材,讓青少年思索援交的後果。

多人誤以為援交不犯法

帶領活動的社工譚志恒指出,在曾接觸的青少年中,有部份對援交存在錯誤觀念,「佢哋以為援交唔會觸犯法例,又以為援交就等如行街、食飯、睇戲,毋須性交易就可以換取金錢」。這些錯誤想法,正如活動主題「刻不容『援』」,一刻都不能容忍,須即時採取行動制止。
譚指義工透過深宵街頭服務,向夜青及巿民宣傳援交禍害,並在中心會址內重複播放預防援交短片,加強青少年對援交的危機意識及敏感度。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電話:24133111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深宵街頭服務的義工,向巿民宣傳預防援交的訊息。
受訪機構提供圖片

話你知
援交風氣始於日本

「援交」一詞來自日本,二十世紀90年代變成流行用詞則源於《援助交際──女子高中生危險的放學後》一書,意思指援助沒有社交能力的男士,收取酬勞與他們展開交往,不過逐漸演變成賣淫方式,多數透過互聯網尋找獵物。
資料來源:互聯網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