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本欄介紹內地網民對中國國情的精彩歸納,最後說:最精彩的一句,我要另寫一文來談。今天就談談這一句,這句是:「教育部刪減魯迅文章在中學課本的比重不是因為魯迅的文章過時了,而是因為學生讀完後可能以為魯迅是當代作家。」
這句的精彩之處,是它不僅是調侃的話,而且說出的可能正是實情。中國教育部今年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實行「魯迅大撤退」,被撤的魯迅作品有《藥》、《阿Q正傳》、《紀念劉和珍君》等篇。《藥》講愚昧百姓迷信從死囚身上冒出的血,蘸饅頭可治癆病,而這死囚正是一個政治犯。人血饅頭象徵政治犯犧牲和百姓愚昧,讓人唏噓。《紀念劉和珍君》的背景是軍閥開槍打死請願學生,文中一句:「沈默呵,沈默呵!不在沈默中爆發,就在沈默中滅亡。」極為撼動人心。至於阿Q的精神勝利法更是在中國社會歷久猶新,最近把這種精神推向高峰的則是「孔子和平獎」之設也。
教育部實行「魯迅大撤退」,引起網民熱議,而文前引的那句話更使網民紛紛留言。許多人說:歷史一直在重演!從未改變。今上更無恥。北洋政府起碼還讓魯迅到處發文呢。又說,魯迅一直反對奴性,現在顯然不行。社會不缺少批判的聲音,但缺少批判的精神。教育部說要撤換過時的文章,網民說,只有過時的人沒有過時的文。
更有人說,當局者決定刪掉這樣的文章,是因為他們看了魯迅的文章會心驚肉跳。
所以魯迅確實是當代作家,他所針砭的時代不僅仍然存在,而且比他處的時代更不堪。
(上週小文為「掰」字釋義有誤,據讀友來函指出,「掰」是胡扯、吹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