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遇開心事兒,大請客。一眾笑:
「平日捨不得,何以今天大手筆?」
「就是愛花點錢!」
錢之為物,能花、肯花、花得有理由、面不改容、有人分享,才叫做「價值」。粵語陳片也有「大手筆」一詞,開張巨額支票揮筆簽名,是一種氣派。闊綽、豪爽、一次過、眉頭不皺一下。這行動以「大手筆」形容原來有點誤差,典故另有故事。
那天欣賞冊籍中古逸灑脫的行草。內容雖不過給親友的書函甚至便條,這並不重要,流傳後世因屬書法瑰寶。乾隆皇帝還把王羲之僅二十四字《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加上王珣《伯遠帖》,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專設「三希堂」以表珍愛美意。
王珣,東晉文人,羲之侄兒。從小才思敏捷,二十歲已任大司馬桓溫主簿,下筆成文,書法尤佳。一晚做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屋椽那麼粗的大筆。醒後他對人說:「我預感有大手筆之事。」─未幾晉孝武帝去世,他被召去寫哀悼和封謚的祭文,當時而言是偉大而重要之舉。
手勢上是褒詞,但意義與死亡有關,相當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