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外界多關注貨幣政策由上年的「寬鬆」變為「穩健」。但不可不察的是,中央的政策措詞上還有些大變化:去年強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變為「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對通貨膨脹雖然未改「管理通脹預期」提法,但新增「穩定價格總水準」要求;「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更首度出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中。
貨幣政策由寬鬆變為穩健較易理解,在中央政治局開會定調之後,中國收緊貨幣政策已無疑問,但人民銀行上周並未加息,只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引致海內外對年內會否加息的舌戰。內地傳媒昨日報道,11月通脹已達5.1%,「管理通脹預期」的說法不妥,中央可能改提「抑制通脹壓力」。但是,中央未改口風,顯示短期內對抑制通脹仍有信心,不會祭出加息的高壓手法。
筆者一向認為,加息是政治決定,不會單看通脹、樓市數據。目前的通脹升勢主要是由食品價格暴升推動,加息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內地股市上月暴跌後,迄今未擺脫弱勢,官方傳媒一再以出口術穩定股市,相信上證指數未重返3,000點之上,中央不會貿然加息,以免影響熱錢控制、樓市、股市,以及背後牽涉的貨幣戰爭、地方政府財政、民間財富及消費。
刪「較快發展」逼地方轉型
其實,貨幣政策、管理通脹只是調控經濟的手段,北京最在意的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過往稱「經濟增長」,是只重GDP,近年改稱「經濟發展」,今次會議更刪除「較快發展」字眼,都是想逼地方政府轉型。但是,要地方高官轉變以經濟增長速度衡量政績的觀念固然不易,中央「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更為艱難。
所謂「改革頂層設計」,是指從中央的角度,構思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法制改革的協調進行。這恐怕不是早前為政改頻頻發聲的總理溫家寶,在兩年多任期內可以完成的,他只能為習近平、李克強等下一代領導人鳴鑼開道。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