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經濟學人》編輯 料中國政局好戲連場

八方人物:《經濟學人》編輯 料中國政局好戲連場

若果歷史是一場戲,發生在前蘇聯的,為何沒有在中國上演?
「首先,誰知道中國未來會發生甚麼事情,說不定好戲連場。」八十年代開始為《經濟學人》(TheEconomist)撰寫蘇聯及東歐事務的DanielFranklin,見證東歐共產政權逐一倒下,明年是前蘇聯瓦解二十周年,他認為中國未來政治也存在不穩定因素。

一黨專政非經濟共產

一年將盡,該刊執行編輯DanielFranklin主編的《TheWorldin2011》,提到未來數月,中國下任國家主席競逐趨於白熱化,並說副主席習近平肯定會於2012年接任胡錦濤主席一職。他上周在港接受訪問時,談及中國未來政局:「中國沒有政治自由,正好成為推動新方向的潛在因素,歷史從來都有戲劇性發展。中國人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已要求更多政治自由。」
1986至1992年在《經濟學人》中任歐洲部編輯,長時間負責蘇聯及東歐新聞,Franklin說,若將蘇聯比中國,中國經濟最近十多年得到驚人成就,正是共產政權沒有被動搖的重要原因之一,跟當年蘇聯與東歐洩了氣一樣的政治及經濟局面很不同。中共經濟上的成功是不是證明共產主義適合中國土壤?「中共務實處理經濟,容許發展私人企業,讓經濟動力在巿場釋放,與聯蘇的中央控制差距很大。一言蔽之,中國的共產是關於一黨專政,非經濟上的共產。」
也曾在美國華盛頓報道克林頓首任政府新聞的Franklin說,前蘇共領袖戈爾巴喬夫上台前,聯蘇與美國是世界意識形態上互相競爭的超級大國,1991年蘇共倒台後,不少男人酗酒短命的俄羅斯仍是大國,但重要性已遜當年。東歐變革不容易,蘇共倒台後也沒有給予人民真正完全自由,政治改革對中國人是好是壞?「問題是怎樣改,改變其實已經發生,按我所看,目前體制下,已有更多要求改變的壓力。」相對越自由越好的理論,他也明白自由會帶來失控及不可預計的情況,「但你看大國如印度,在政治上也有選擇權,中國也不會有很大的混亂」。變革帶來亂局及不穩應要怎樣平衡?「現在也有亂局。中國地方層面已出現示威抗議及訴求,這是中共未來一項挑戰。」

不肯對香港命途下注

2011年是中國推翻帝制皇朝一百周年,也是中共建黨90周年,這位站於西方國境、在有近170年歷史國際著名刊物工作的編輯,看過去中共61年統治不過是另一皇朝。他不肯對受治中國之下的香港命途下注:「中國一直希望以香港為一國兩制成功典範,在施加任何掣肘時都非常小心,以往如此,將來亦應如此。」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