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說劉曉波事件,在說到世界上有許多人支持劉曉波的時候,用了一個名詞:上竄下跳。
這是一個久違了的名詞。
這個名詞出現得最頻密的年代,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
「文革」年代,中國人說話都有「套路」。形容一件事情,眾口一詞,都會用上同一套說詞,冠以同一個名詞。比如形容壞人,一定說「一小撮」,說壞人想幹壞事了,就會說「蠢蠢欲動」,說壞人真的幹壞事了,就說「上竄下跳」、「喪心病狂」。
當然,這些「壞人」,不是真的殺人放火的壞人,而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無刀無槍,不敢打家劫舍,所以稱不上強盜,無膽殺人放火,也稱不上匪徒。知識分子只會耍筆桿,動嘴皮,因此一律輕視為「跳梁小丑」。
於是「套路」就齊全了:「一小撮蠢蠢欲動的跳梁小丑上竄下跳喪心病狂地反黨反社會主義!」諸如此類,大部分中國人都朗朗上口。所以,這天晚上聽見外交部那位女發言人一句「上竄下跳」,真有日子往回過之感,差一點,就幫她把一整句話補齊了。
只是,今夕何夕?中國已經「崛起」了,經濟已超日趕美了,但外交部發言人的用詞,卻還停留在用糧票的年代,不經意間露出窮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