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履行二十國集團(G20)建議,同時把握人民幣國際化機遇,及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及競爭力,港交所(388)昨宣佈在2012年前成立場外(OTC)衍生工具結算所,同期金管局設立相關交易資料儲存庫(TR),為有關產品提供穩定及高透明度的結算平台。 記者:陳韻妍
預計成立新結算所需1.8億元,設立資料儲存庫則需7500萬元,當局將在明年第三季前就監管制度諮詢業界。
08年雷曼兄弟爆煲,觸發金融海嘯,暴露場外衍生工具交易市場的風險,G20遂建議各成員國於2012年底前將所有標準化場外衍生工具合約交由中央結算所結算,以減低交易對手風險及穩定金融市場。
兩年內登場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雖然本港場外衍生工具市場交易量偏低,日後所有交易對手風險亦要由結算所承擔,但設立新結算有戰略意義,除為場外衍生工具提供穩定、高透明度及有效率的結算平台,更可帶來新業務及新客戶等新增長點,更能率先抓緊人民幣相關機遇。他指,未決定新結算所的營運模式、股東架構及交易徵費,暫難以預期OTC交易會較現時增長多少,料不會在短期內為港交所帶來龐大盈利。
證監會市場監察部高級總監梁仲賢稱,佔OTC交易總額約35%的利率衍生工具及不交收遠期外滙,將為OTC結算所首先處理的產品,因兩者大致已標準化,未來才拓展至股票及信貸衍生工具等較複雜及標準化較低的範疇,估計未來兩至三年可將30%至40%股票衍生工具標準化。至於所有標準及非標準化的衍生工具交易均須向儲存庫滙報。
金管局助理總裁劉應彬稱,現時國際間已鼓勵發行人將衍生產品標準化,相信日後會有更多標準化產品推出市場。
銀行界對標準化的場外衍生工具交易,經OTC結算所處理表示支持。中信銀行國際執行副總裁兼司庫陳鏡沐指,自雷曼事件後,市場就交易對手牽涉的雙邊授信風險愈趨關注,倫敦及歐洲地區已逐步對相關未平倉合約的結算交收,鼓吹透過交易所中央結算平台進行。他認為,經結算所進行中央結算交收的建議,相信對市場發展能起正面作用。
港內企可採內地會計
另港交所決定,接受有關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採用內地會計準則編製財務報表,及聘請內地會計師事務所核數的建議;相對應未來在內地上市的香港公司亦可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及聘請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