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挪威 - 邁克

海邊的挪威 - 邁克

《挪威的森林》後記裏,村上春樹詳細交代了寫作的地點,竟然是冬季於米可諾斯動筆,翌年春天在羅馬完成。十二月的希臘小島,不下雨也時時颳着吹得人昏頭轉向的強風,不要說遊客罕見,就算當地人很多也到大陸避寒去了,找到仍然營業的旅館已經是奇蹟,除了關起門埋頭工作,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做。它的生命只活躍於五至十月之間,其中又以盛夏最熱鬧,一踏進火辣辣的七月,房租照例倍升,和淡季的價錢判若雲泥。每逢我怪聲怪氣抱怨,沒良心的遊伴就雙眼朝天,用挑戰的口吻搶白:「冬季便宜你冬季來呀,正好寫本長篇小說,下半生柴米無憂!」看,果然有人這麼樣名成利就呢,三個月的勞作換來icon身份,國民之中七人有一人讀過,被翻譯成十八種語文,還會隨時榮獲諾貝爾;而我們這些無德無能的俗物,年復年付出昂貴代價,只不過曬得一身維持三個月的古銅膚色,老來一事無成兩袖清風,悲哀啊!
第一次讀村上的著作,可巧正是在米可諾斯,旅館有人留下一冊《海邊的卡夫卡》英譯本,貪得意帶到天體沙灘翻閱,烈日下淡出鳥來。《挪威的森林》比較嫵媚,但也不是粉絲口中的和式《麥田捕手》,反而似深謀遠慮的《日安憂鬱》,分別是莎岡寫少女日記時真的只得十七八歲,渡邊君溝女實錄則是作者二十年後的回憶。某些段落我甚至想起亦舒,譬如男主角那個喜歡《大亨小傳》的宿舍好友,根本有家明影子,「不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做應該做的事就是紳士」這種活潑的論調,略比販夫走卒的觀察高一點點,倪女士也十分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