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光於扣飯鐘風波後不只一次出來「拆彈」,但似仍未真心認錯。他昨日指斥事件反映現時社會對有錢人及賺錢企業作出文革式批判,有人在大眾積極追求溫飽以外的普世價值中,撈取政治籌碼。
陳裕光昨回應自己是否無良僱主時有感而發:「社會家好鍾意標籤,標籤到例如有錢人一定係剝削嘅,有錢人一定係刻薄嘅,賺錢嘅企業一定係透過剝削嘅,呢啲就係好文革式批判。」
他認為自己在扣飯鐘風波中,因政治智慧不足才「出事」,又指香港社會不斷進步,大眾的訴求已不只溫飽,還逐漸追求普世價值,社會正面臨一個轉接點,但轉接期間「可能有啲人善用咗作為一啲政治籌碼」。身為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的他強調,自己的有關工作已完成,但似乎公眾人士對其個人及企業主席身份「有混淆」,為避嫌日後不會再擔任類似公職。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公眾不會無故標籤,市民因有錢人或企業的所作所為才發動罷食等行動,公眾及傳媒也有責任監察企業有否履行社會責任,指陳裕光不理解社會期望,「總之公道自在人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