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地產發展商對新界濕地虎視眈眈,可供珍貴雀鳥棲息的農地越來越少。香港觀鳥會在塱原復耕水稻田,吸引絕迹多年的雀鳥再現。九十年代消失的鳳頭鵐,過去被濫捕做野味的禾花雀,還有秋風起愛吃蛇的蛇鵰,近日重返塱原。
記者:林社炳
負責塱原自然保育管理的香港觀鳥會,昨日公佈年度調查,五年來在塱原錄得的雀鳥種類由218增至261種;數量則增加30%,其中水鳥上升兩倍,鷺鳥多了90%。
觀鳥會鳥類調查員楊振國說,鳳頭鵐曾是香港常見留鳥,但八十年代數量大幅減少,九十年代起更跌至零紀錄。他說,很大程度與城市發展和新界水稻作業式微有關。每年春秋兩季訪港的候鳥,俗稱禾花雀的黃胸鵐,過去遭濫捕作野味至近乎絕迹。該會在塱原重新引入水稻種植,近日觀察到有兩隻鳳頭鵐和20多隻禾花雀再次出現。
雀鳥種類增加30%
有觀鳥人士近期目睹蛇鵰捕蛇情景,並近距離拍攝「蛇」被「鵰手」制服的經過。楊振國指,蛇鵰屬本港留鳥,多在樹林棲息覓食。今年10月一隻蛇鵰卻連日在塱原覓食,吸引大批觀鳥人士和攝影愛好人士慕名而來。
觀鳥會高級項目主任楊莉琪說,塱原先是稻田消失,接着西洋菜田面積大減,令愛吃西洋菜的常客黃鶺鴒,數量在五年間大減近六成。
秋天觀鳥是最佳季節
每年秋天是觀鳥最佳季節。這個秋天現身塱原,除了鳳頭鵐、燕雀和栗腹文鳥,還有香港較罕見的田鵐、黃眉鵐、中華攀雀、雲雀、紫翅椋鳥、栗耳鵐等雀鳥。
塱原位於新界上水河上鄉、燕崗和松柏朗一帶荒廢農田,被形容是香港最後一處面積較大、較完整的淡水濕地。與米埔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還有恒基地產一直窺視,擬建成豪宅區的南生圍,不僅為本港留鳥提供安樂窩,同樣是秋冬來港避寒候鳥的度假天堂。
塱原重現及新發現雀鳥
鳳頭鵐:香港留鳥,八十年代後本港便未再發現。頭有冠羽,夏居草山上,冬遷水稻田,愛吃植物種子及榖物
黃胸鵐:又名禾花雀。春秋訪港候鳥,體形細小,愛吃稻米等榖物
蛇鵰:香港留鳥,屬中型猛禽,主食蛇及蛙類。本屬林鳥,少有現身塱原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