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四義》原為黑澤明經典電影,講述一條農村被山賊搶劫,村民找來七名武士相助把山賊擊退。金融企管人蔡東豪愛行山,大浪西灣抗爭一役深受感動,與核心成員見面後發現其中七名市民,各出奇謀,最後迫令政府在短短21日內改口出招監管,他以「七俠四義」為名,寫成這段抗爭史。
記者:何兆彬
攝影:黃子偉(訪問)、資料相片
部份圖片由《七俠四義》一書提供
這是世界級美景
翻開這本書,蔡東豪在前言中,寫到引用黑澤明電影作為書名的原因:「這是一套動作武俠片,但深刻地刻劃人性之矛盾,意味深長,散發着人性光輝。電影最後一幕,武士中的首腦人物慨嘆:『勝利的不是武士,是農民。』」
談到撰寫這書,蔡東豪很老實:「當初聽到大浪西灣被蹂躪,很心痛。但我像一般香港人一樣,聽到大家說要去保育、去爭取,我會說:『好呀』,但心裏又會想:『最好由你們來做,我很忙。』但忙甚麼我又記不得了。」他說:「也許不是Exactly七個人,是六個或八個等等,但反正不是我。最初朋友周達智跟我提起這事,說很值得寫本書。我愛行山,參加毅行者十幾年了,大浪西這一段,是世界聞名的,每年都有很多日本遊客專程來看。我每次經過,都覺得『果然是世界級美景,要看這種景色,哪裏需要專程坐飛機去看!』」
蔡東豪筆下的七俠之一,在他旁邊的是嚴劍豪(Wayne),facebook「強烈譴責魯連城破壞大浪西灣自然景觀生態」群組的創立人。這個群組人數達到83,650多人,是迫令政府出招的其中一道巨大壓力。嚴劍豪很面熟,也許你會認得他幾個月前還在亞視當主播/記者。事件發生時,他剛轉工,在會計師樓當公關及市場部工作。他自小就與好友年年往大浪西灣游泳,最初開Group只是想與幾個好友分享洩憤,沒料到瞬即引起大眾注意,人數每天幾千、一萬的加入,「當初沒有想到民間有這麼大的力量,開Group幾日,最初大家都是『憤怒!』『魯連城滾蛋』之類的發洩,但當人數再創新高,我們明白到沒有實質行動,這股力量很快就會散掉了。」於是他們約好了,在某天收工後,在城大的Canteen會面。(今次訪問也於城大進行)
大浪西灣抗爭簡史
今年7月《南華早報》頭版報道,商人魯連城購入大浪西灣前一塊農地,挖去泥土準備建成擁有直升機坪的私人樂園。事件在網上討論、多份報章跟進後高速升溫,21日後政府罕有地透過城規會,公佈該規劃區暫時會劃為「非指定用途」地帶,為期三年,發展一律要事先向城規會申請。
7月19日
《蘋果日報》報道,大浪西樹木被剷起,只見推土機。(大浪灣之友提供)
7月20日
GoogleMaps顯示大浪西被破壞。(互聯網)
7月20日
九個環保團體要求在大浪西實施規劃管制。
7月21日
報載有網友貼上大浪西上再有推土機,此舉其實已犯了法。
7月24日
十多人在大浪西灣露營,不滿地方被破壞。
否決激烈的抗爭
第一次來到城大開會,有32人,大家各不相識,也沒有幾個有交換電話,「在Canteen第一張枱等,見到人,就問他是不是大浪西灣。」開過會後,大家認清目標,有些人退出,有些人用另一些方式爭取,留下來的決定了抗爭路線。Wayne:「部份80後喜歡較激烈的抗爭方式,例如往大浪西燒衣紙、撒溪錢,其實這都源出於長毛抬棺材。我做了這麼多年記者,認為皇后碼頭、反高鐵做了很多這類抗爭,但最後怎樣呢?還是不成功哦。」他把所有激烈的抗爭手段都否決了,因為覺得這一次事件明明白白,激烈反而嚇怕一般市民,他們轉而找議員(陳淑莊),聯合傳統環保組織(司馬文)。我問:「要用他們的遊戲方式來玩?」Wayne:「對!」
蔡東豪解釋:「七人之中只有兩個算是名人,其中有司馬文,這個荷蘭人視香港為家,後來當選了薄扶林區議員,是環保組織的資深社會運動家。這些傳統環保組織,對於香港的海灣、政府政策十分熟悉,擁有大量資料,這時候就發揮用途了。你要知道,搞抗爭運動如果單單叫口號,是不能持續的,但有環保組織又有議員查法律條文,政府就得重視了。」Wayne:「其中文家傑是『大浪灣之友』發言人,他們十年前因為反對在大浪西建丁屋,已抗爭過一次,當年他也用了互聯網,但花盡氣力都聚集不了這麼多人,也吸引不到媒體報道。」可見如今facebook等互聯網2.0的集結能力,非同小可。另一英雄,是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編輯黃俊邦。獨立媒體在此事上推波助瀾,朱凱迪曾自掏2,000多元查冊買航空照片,證實魯連城霸佔了五萬呎官地,最終推翻政府「合法買賣」之說。
完美的風暴落幕
論到地產商治港,蔡東豪說:「從前我們都說官商勾結,意指有利益輸送,而回報可能是Delayed的。但這件事卻令我想起另類官商勾結,原來並不是有錢佬花錢買通了人,而是政府認為富人太有錢了,唔夠佢玩,所以未打就認輸!邱騰華初頭知道事件,就說是私人買賣,沒有辦法!」我問:「是不是魯連城比較好蝦,政府才敢出招?」蔡答:「也許是,但或者李嘉誠、四叔他們也較醒目,知道大浪西灣這些地方不能碰。」
書中收錄了兩篇蔡東豪文章,都談到梁振英,第一篇叫《我驚梁振英》,大肆批評梁建議削減郊野公園用地作地產用途。這文章一度掀起廣泛討論,問蔡,梁有沒有找人打給他施壓,蔡答:「他自己是不會打給我的。」卻沒有答有沒有找人打給他,後來蔡東豪再下一城,寫了篇《我選梁振英》,以怪論大書若梁振英能把大浪西搞番掂,就選佢做特首,抽水味十足。他說,香港並非土地不足:「麥理浩當年規定,香港40%用地是郊野公園。現在不是那60%不夠用哦,你看舊機場丟空了幾年?有沒有發展過?」他形容事件是個「完美風暴」,「好彩係大浪西灣,所以大家好緊張,但下次若是另一個地方,也許就沒有這個效果。」這個說法很悲觀,西施被人強暴了就要救,其他美女(南生圍等)被人強暴就該死?「我是悲觀的。我寫到:我對政府在大浪西灣事件後會痛定思痛感悲觀,但我對市民勇敢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以不同渠道表達意見的風氣感樂觀。這件事很美麗,因此我想出書把它記下來罷了。」
蔡東豪筆下七俠
一:嚴劍豪
Facebook「強烈譴責魯連城破壞大浪西灣自然景觀生態」群組的創立人。群組達83,650多人,他一直跟進事件,聯合志士開會,迫令政府出招。
二:張文進
七俠之中年紀最輕。眾人開會後成立關注組,他是發言人。
三:周達智
五字頭生意人,本來對社會運動漠不關心,但這次加入後,不停為群組更生資料,有人以為他是全職工作。
四:文家傑
講師,十年前為大浪西抗爭的「大浪灣之友」發言人。他怪責自己十年前做得不徹底,這次要再披戰衣。
五:司馬文
居港荷蘭人,新任薄扶林區區議員,活躍於傳統環保團體,熟悉政府有關政策。
六:黃俊邦
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編輯,這次事件上,不斷把事件推進。
七:陳淑莊
立法會議員,行山愛好者,循法律途徑與政府周旋。近日正跟進海下、南生圍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