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增加住宅供應,在9月建議將多個工業區的部份土地改作住宅發展。規劃署率先為荃灣東工業地,擬備規劃內容,今日諮詢城規會。可以最高地積比5倍發展,預計提供4600個單位。而在區內持有工廈的新地(016)表示,會研究重建住宅。 記者:林志光
上述改劃住宅的小區,由聯仁街、楊屋道、沙咀道及德士古道合圍而成,內有約20幢樓齡由13至48年工廈,政府用地、露天貨倉及油站各1幅,總佔地約5.7公頃(約61.4萬方呎)。
政府持有地皮料先起動
扣除部份作休憩用地及商業用地外,將劃分成5個綜合發展區,面積由0.5至1.3公頃(約5.4萬至14萬方呎)不等,目的是要透過規劃申請,有效地監察在土地用途轉型時,會產生及如何解決諸如交通、噪音及空氣污染等各種問題。
5幅土地的最高發展地積比率均為5倍,最小住宅地積比為4.5倍,樓高限制為主水平基準100米。該署以最小住宅地積比及平均單位面積約484方呎作估算,預計可提供約4600個中小型單位,居住人口約1.1萬人。
當中由政府持有前大窩口工廠大廈地皮(地圖藍色部份),約10.8萬方呎,應最快可納入下年度勾地表內,明年底或可試勾,政府計劃藉此地的發展,帶起整個小區的重建步伐。至於餘下工廈或土地,由單一業權持有的便有14幅,業主如新地及裕泰興等。
新地區內工廈研轉型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區內多幢統一業權工廈中,安泰工業中心由新地持有並已丟空,JumboiAdvantage則由同系新意網(8008)持有。另外,永德利大廈及亞洲脈絡中心業主為新加坡楓樹基金,其餘物業主要由廠家持有。代理透露,區內散業權工廈近月未見有大手成交,未有投資者趁勢落釘。
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雷霆指,會研究涉及的兩幢工廈轉作住宅,但補地價及其他業主的意向是考慮因素之一。裕泰興集團董事總經理羅守耀表示,持有範圍內的興業中心,暫未有申請轉用途計劃。他指,由於未有先例可循,直言「廠地唔係無本錢」,若補地價太貴,如呎價4000至5000元,水位有限,又若回報僅1至2厘,便「得個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