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人生尚餘三個月時間,你有甚麼最後願望?有否將心願告知親友?
為探討「達成遺願」的重要性,善寧會在今年初透過電話訪問350名成人,就上述兩個問題初步了解公眾對「遺願」看法。
調查發現心願可歸納為十大類別,最多人希望能達到的心願為「抽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佔32%;第二、三位分別為佔29%的「海外旅遊」及26%的「為家屬預備自己逝世之前及之後的一切安排」。涉及關顧家人及朋友的第一及第三位心願差不多佔整體六成,可見人們在臨終階段多會顧及親人需要;然而,調查中只有大概兩成受訪者曾將心願告知親人,反映許多人並未落實溝通和預備實現自己的「遺願」。
讓家人更安心面對
患末期病的陳伯,無論用甚麼治療仍感疼痛。紓緩部護士後來得悉原來陳伯只有一個兒子,但因其要娶一個學歷不高的女子,陳伯反對並威脅斷絕父子關係,兒子一怒下離家,失去聯絡。陳伯擔心離世後只剩下老伴一個,想兒子能回來照顧年邁母親。護士遂替陳伯尋找兒子,更安排他們相見,陳伯不但喜上眉梢,身體的痛楚亦紓緩,最後在太太、兒媳及孫兒的關愛下安然離去。
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未必可如陳伯般表達及實踐自己的心願,趁早預備、與家人溝通,卻是每個人在健康時可做的選擇,讓自己及身邊人能更安心地面對人生末段。
撰文:善寧會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