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在中國,獎項還少嗎? - 張華

探針:在中國,獎項還少嗎? - 張華

劉曉波正式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北京惱羞成怒,力所能及之下,全方位報復劉曉波及挪威當局:對內,監禁劉及其妻子劉霞,禁止劉霞擬邀觀禮的一百四十多名中國律師、作家、記者、學者等人及其親屬出國;對外,阻撓其他國家出席頒獎禮,並組織華人在奧斯陸示威。不過,最別開生面的是,一個「中國民間機構」頒發「孔子和平獎」予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孔子和平獎委員會」,本周二使用文化部信函向傳媒宣佈,第一屆孔子和平獎及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頒予連戰,因他有功於兩岸和平。
近日有國內傳媒指出,中國富人很多,應成立自己的和平獎,除孔子外,也有建議設立「周恩來和平獎」,以對抗諾貝爾和平獎,爭奪國際社會話語權。如此想法竟有人落實,背後還有文化部撐腰,實在奇怪。
諾貝爾獎的聲望和認受性,並非僅建基於巨額獎金,而是長年累月嚴謹公正的遴選換回來,絕大部份得獎者在其研究領域都有驕人成就。事實上,世界各國設立了無數學術和人權的獎項,當中有歐美等富國,也有發展中國家,但認可程度迄今沒一項能跟諾獎匹敵。
在中國,獎項少嗎?僅國家級就有優質工程獎、國家質量獎等,國務院還設立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鹿集團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就曾於○八年獲此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每項獎金五百萬元人民幣。
此外,各行業、每省市都有各種品質獎,文學的還有矛盾、老舍、魯迅等獎,影視的有金雞和百花獎等。但多如牛毛的獎項,不僅沒一項脫穎而出而稍獲國際認可,相反,這些獎每次宣佈結果都伴隨黑幕和爭議──賄賂和權力操控。氾濫成災的獎項,可曾替中國增加丁點國際話語權?孔子和平獎跟它們有何分別?能改變甚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那天起,孔子在其手上就是紙黏土,被揑成神或鬼。早期引入共產主義,就極力詆毀孔子及其儒家學說,文革時「破四舊、立四新」及「批林批孔」,是妖魔孔子的巔峯。近年要展示國家軟實力,北京手上缺籌碼,就抬出較受西方認識的孔子,在全球各地遍設孔子學院(僅非洲就超過二十家),教授普通語。現在要爭奪所謂的國際話語權,除了孔子,北京還能指望誰?總之,孔子一會兒是欲除之而後快的魔鬼,一會兒又變身為和平使者、萬世師表。孔子在中共治下,實在太忙了吧!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