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港貿易前景看俏,以及內地出口試點企業名單擴充,明年度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兌換額度能否配合增長,成市場關注焦點。繼銀行公會上周訪京,與人民銀行等部門廣泛交流後,兩地監管機構跟進洽商具體額度。消息稱,個別大行近日收到人行查詢,主要就業界對明年額度滙集意見,並了解貿易結算是否均具有實體貿易單據支持。是次人行向本港銀行摸底,顯示中港貿易發展,未因近日「熱錢囤港論」而遭內地封殺。 記者:劉美儀
近日「熱錢囤港論」鬧得熱烘烘,內地央視早前報道,10萬億熱錢囤港部署進攻內地,而本港官員接連反擊,斥責有關言論毫無根據。此外,外管局10月底指出,有熱錢利用假貿易進入內地,剛巧上月底已用罄今年本港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度,但人民銀行沒有為此調高相關額度,引起市場關注,憂慮內地領導層視香港為熱錢基地,而限制本港人民幣跨境貿易的發展。人行今次向港銀行進行調查,顯示額度解凍在望。
銀行界人士指出,跨境貿易結算量以幾何式倍升,主要是今年7月新修訂的人民幣清算協議簽署後,加上試點城市由原來5個增至20個省市,到10月底短短3個月時間,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全年8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兌換額度才霎時用罄。考慮到期內增速及試點企業大升,估計明年額度要大幅倍升,才能配合貿易增長。
金管局查詢客戶背景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暫未知悉進行相關查詢。人行日前公佈,將跨境貿易結算的相關出口試點企業名單,由365家大增183倍至67359家;公佈亦指出,自6月試點省市擴大後,有關業務平穩較快增長,6至11月,各試點地區的銀行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已達3400億元,是試點擴大前逾7倍。
消息說,除了人行向個別銀行收集額度意見外,金管局亦有向業界了解,銀行結算量持續增長,所牽涉的交易雙方客戶背景情況、進行結滙(買人民幣)時有否實質貿易作支持。
最快下月底始有消息
據悉,從行政安排上,跨境貿易結算兌換額度雖由人行審批,但明年額度是否增多或增幅規模,須獲國務院「點頭」認可,故業界估計,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未必能如願在明年初,即批出新一年額度,最快或待至1月中下旬才有消息,冀當局考慮彈性折衷辦法,或先沿用今年相同舊額水平,待批核後再加碼。另外,由金管局經濟研究助理總裁何東主持的研討會,昨在金管局舉行,亦有業界代表參與,就人民幣跨境貿易發展進行學術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