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資訊列寧獎抗諾獎曇花一現

蘋果資訊
列寧獎抗諾獎曇花一現

1925年,共產蘇聯為標榜自立,抗衡西方,自設「列寧獎」,授予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建築等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蘇聯公民,在前蘇聯及東歐共產世界地位崇尚,但1990年蘇聯解體後,獎項隨即煙消雲散。

為打破西方獎項壟斷

在斯大林統治的1935至1956年,列寧獎一度被「斯大林」獎取代。斯大林死後,1957年列寧獎重頒,同年還增設列寧文學與藝術獎。1966年蘇共將列寧獎改為兩年一頒,25項科學與技術獎,5項文學藝術和建築獎。每項獎金是一萬盧布。
前蘇聯對列寧獎的解讀明確顯示,該獎創辦初衷就是為了打破西方眾多「資產階級獎項」的壟斷,代表無產階級及工人階級的要求。中共在五十年代與蘇共蜜月時,兩人曾獲斯大林文學獎,分別是1951年丁玲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風驟雨》。
共產世界的列寧獎和斯大林獎曇花一現,成為笑談。但其獎章在國際拍賣價卻不低,一枚保存完好的列寧獎章可賣上萬美元。但俄羅斯聯邦法律規定,任何國家級的獎章都不得在市場上公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