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日去了澳門,第一站去那間著名的麪家吃蝦子撈麪、炸鯪魚球。果然,任何時候都人滿為患,要辛苦朋友陪我這隻大食怪排隊候食。排隊辛苦,坐下來也不見得舒適。座椅是無法想像的狹窄,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暫時消弭了空間距離。可是,食物端上來的時候,會明白,前面經歷的那些辛苦全部是值得的。
招牌蝦子撈麪自不必說,牛雜撈麪的牛雜亦無比精彩,牛雜滷得極入味,入口帶一股幽香,有咬口之餘,質地酥鬆。讓我有些意外,沒想到在這兒吃到上好的牛雜。酥炸鯪魚球及薑葱魚皮維持一貫水準。我在微博介紹鯪魚球:「外酥脆,內彈牙,配上鹹鮮的蜆蚧醬,一口咬下去,不知人間幾何……」有人留言讓我別再宣傳這間麪店了,因為排隊的人已經太多。
電子世代,資訊傳播途徑太多,傳播速度亦太快,遇上好的食肆,介不介紹成了一道難題。不介紹吧,有獨食的內疚。介紹吧,去的人多了,有時,小店應接不暇,質素難免下降。本來一番好意,結果,對食肆和顧客都變成壞事。
流動檔賣牛雜的明記是個負面例子,幫襯了幾次,發現排隊的遊客越來越多,牛雜的質素卻越來越差。大約是豬頭處理起來較容易的緣故,明記的牛雜大模斯樣夾雜豬頭肉。牛雜既不香亦不酥,牙力欠奉者得做好與之惡鬥的準備。醬汁的調校也不穩定,時淡時鹹。若非朋友站在夜風中陪伴,我會馬上丟了那串牛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