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悲慘遭遇 作者流淚「若不寫下來 深圳不知根在何處」

聞悲慘遭遇 作者流淚
「若不寫下來 深圳不知根在何處」

「當年大逃港是歷史悲劇,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催生針。」現居深圳蛇口的陳秉安昨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對這屬於「負面」的新書能順利出版十分感慨,他坦承在採寫這部書時,曾多次因逃港者講述的悲慘遭遇而落淚。

農民用血寫改革開放

陳秉安透露,他想寫這部《大逃港》,起因是1987年他在《深圳商報》任記者時,一次去羅湖採訪某港資大酒店開業,「當時,香港過來的酒店總經理在慶典上演講,剛講到一半,他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台下愕然,不知發生甚麼事」。
那位港人總經理哽咽着說:「20多年前,就在我站的位置,我父親揹着我偷渡,快到河邊時,一顆子彈射來,我父親……倒了下來。」總經理擦去眼淚後說,正因為此,他把酒店開在這個地方,為紀念死去的父親。陳秉安稱,那次採訪令他知道當年大逃港潮,催生了他寫逃港事件的衝動。
陳秉安表示,雖然書作內容基本上是負面,但他認為這是歷史,「如果不寫下它,這個城市將永遠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自己的根究竟在哪裏」。他說,「我永遠記着採訪過的一位寶安農民的話,他說:『改革開放這四個字,你們是用筆寫的,我們,卻是用血寫的!』」
62歲的陳秉安是湖南人,現為深圳市作協副主席,著有報告文學《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來自女兒國的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