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神,就沒有香港亞運首金李慧詩!廣州亞運前,她從聖經以賽亞書第6章第8節聽到神的說話:「我在這裏,請差遣我。」獲亞運1金1銅後,她想在港人面前活出一個基督徒榜樣,像歌星鄭秀文唱在嘴邊;李慧詩不會唱,卻用單車宣揚基督教。採訪:徐嘉華
從李慧詩(Sarah)11月13日奪香港亞運首金計起,她要等足20多天才能與家人見面,那天(12月5日)是她從墨爾本帶回一面世盃銅牌;可能母親怕她翌日又要到深圳練習,於是索性從老遠的牛頭角上村到機場接機。站在機場聖誕樹下,Sarah第一句就說:「可能自己是基督徒,所以聖誕節在我心目中好重要;但對上一次在港過聖誕,已是07年。」
憑信仰堅持單車練習
「我未知今年聖誕節教練(沈金康)的安排,如在港,我最喜歡與教友一齊返教會慶祝。」才23歲的Sarah聲音低沉,但愛笑,她說神令自己變得樂觀;現於網上修讀神學文憑的她坦言,如果沒有神,她或忍受不到數月才見父母一次、過去6年全職單車手生涯。由於香港缺乏單車鑊場、甚至連公路練車的地方也不多,她日復日、年復年在國內訓練:「真的,如果不是信仰,我早就放棄單車了。」
最想放棄單車的一年,是她轉做全職車手第3年(06年),有次在雲南練習為避開衝出馬路的狗而炒車,右手手腕骨碎裂,做了3次手術都不成功。她憶述:「做第3次手術後,有朋友帶我返沙田浸信會,教友在我做第3次手術前為我祈禱;之後一遇到不開心,冇人幫到我,我都找神傾訴。」
嘆香港冇場訓練
唯一令她進退兩難的,是到中國練習時,不一定找到合適教會做崇拜:「國內有好多鑊場給我們訓練,起碼30多個,香港則現有白石臨時鑊場;而像火炭以前那個,都是露天的(國內是標準室內鑊場)。我們場地車手有時也要練公路單車作輔助,但香港的路又比較窄,好難練,所以又要返國內。」
後記:冇諗過做傳教士
亞運後,Sarah除馬不停蹄到海外為2012倫敦奧運參賽資格爭分,最想追回神學課程:「因為備戰亞運,好多功課未做,希望盡快追番進度。」她坦言沒想過以後會否做傳教士,但期望在單車及宗教的生命裏,「神繼續差遣她」。
李慧詩小檔案
年齡:23歲(12/05/1987)
身高:1米63 體重:67公斤
學歷:梁式芝書院中五畢業
職業:全職運動員(04年至今)
主項:場地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