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新聞短訊見到一句值得深思的話:「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張岸元認為……若港元改與人民幣掛鈎亦會出現問題,將令境外投資者失去持有人民幣的動機,改為持有港元,變相令港元國際化。」
這位張主任的話是倒轉來說吧!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港元要是和人民幣掛鈎,只會令港元變成了炒作人民幣的代用品。國家發改委應該不在意香港經濟的波動,可是從戰略層面分析,要是港元成了外國勢力試圖影響人民幣的漏洞,對大陸的官員來說,才是最大的憂慮。
港宜完全融入環球市場
雖然冷戰結束快要20年,所謂的改革開放更30年有多,發改委一套舊思維,仍然深信「國際化」等於受外國勢力左右,危害國家安全。所以,人民幣改革,前設是不可以讓外國敵對勢力有機可乘。這套思維在大陸,甚至香港,都有一定的民意支持。可惜,這正正是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的最大障礙。
究竟要具備甚麼客觀條件,人民幣的國際化才不會危及國家安全?現在連歐元區都出現經濟危機,可見除非中國是世上唯一的經濟實力,否則任何形式的開放,都必然有風險。按照計劃經濟官員的邏輯,人民幣可能永遠都不會國際化。過去一段日子,聽到不少對人民幣國際化時間表的推測:有人說最快八、九年,有人說最長二、三十年。作為最悲觀的一個,我認為除非遇到甚麼無法控制的經濟災難,人民幣沒有任何改革動機。或許,他朝有一隻可以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大家叫它做「新人民幣」。
與其等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才改港元掛鈎的對象,我們倒不如趁現在將港元變成自由浮動的貨幣,並將香港的變數從大陸經濟分隔出來,也減低大陸佔香港經濟的影響。其實,將香港完全融合在環球市場,才是戰略上的最佳部署。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