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熱錢浸香港實非吉兆 - 沈振盈

實戰理論:熱錢浸香港實非吉兆 - 沈振盈

所謂「經一事、長一智」,經歷過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吸取了資金流向衝擊的教訓,近年香港的財金官員對環球市場的警覺性確實提高了不少。亞洲金融風暴之所以有巨大殺傷力,在於各國政府及市場人士並未有意識到熱錢游資的衝擊力是極度剛猛。
對冲大鱷利用經濟的利好因素瞞天過海,配合大量的資金,炒高當地的貨幣及資產價格。當各國政府陶醉於外資大鱷的讚美之餘,沾沾自喜地以為自己管治之下一片繁榮景象,得到投資者垂青,股升、樓升,對資產泡沫的形成以為理所當然。結果,時機一到,虎視眈眈的大鱷便大手套現及抽走資金。當年的特區政府官員還直斥看淡沽貨的評論者為「二流分析員」,股市的大好友在爆煲之時仍懵然不知。
香港一直以「自由經濟」之地自居,努力邁向世界金融中心之地位。過往特區政府為此名銜而對外資諸般就範,所有的政策皆以媚外為主。在股市方面,此等措施更不計其數:競價時段、窩輪新例、延長交易時段……
大家要知道,外資大鱷擇肥而噬,所用的手法就是靠錢多而「炒爆」當地的資產市場。當成功地令到全市場相信了一個方向之後,令到不合理的資產價格被當作成合理之後,就是「磨刀霍霍」之時。今次全球新興國家合力對抗美國的QE,就是大家意識到風險之所在。中國一直壓着股市、樓市,死也不讓人民幣升值,就是對抗資金侵略的最佳方法。

出招壓樓市 早好過遲

特區政府出重招壓樓市,目的也是不想無辜的小市民,特別是用家,枉去送死。今次若不出手,等樓價泡沫再炒得更大,到時環球金融市場一出事,後果實難以想像!大家試想想,自2008年開始不斷有資金流入,目的為何?金管局絕對會意識到危機所在。

沈振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