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BernhardNobel)於1895年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項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和平獎得主可獲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約相當於140萬美元(約1,086萬港幣)獎金。
以往僅一人獄中獲獎
與其他四個獎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首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評出,得主是瑞士籍的國際紅十字會創辦人瓊.亨利.杜南(JeanHenriDunant),以及法國籍的國際和平聯盟創始人弗雷德里克.帕西(FredericPassy)。從1901到現在的109年中,諾貝爾和平獎共評出120個得主。
在眾多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只有1935年得主、德國的卡爾.馮.奧西埃茨基(CarlvonOssietzky)是在獄中服刑時獲獎的,當時他因反法西斯、倡導和平主義被納粹判監。但他保持的紀錄在2010年被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打破,劉成為第二位獄中獲獎者。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1989年也獲諾貝爾和平獎,但他流亡在印度,生活在中國境外;而今年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生活在中國內地,因此他被外界視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