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的」字筆畫較少易寫又通用,何以網絡上火星文要用「滴」?莫明其妙。
河南鄭州一間食店近日生意暴紅,因店主在門口貼出一張「本店八不接待」告示:
「一、對爹媽不孝滴;二、對咱員工不禮貌滴;三、靠美色專搞飲食詐騙滴;四、提着密碼箱裏面裝牙刷滴;五、有小蜜不管老婆XING生活滴;六、打麻將專胡老岳父滴;七、夏天穿高領毛衣滴;八、請女孩吃碗酸辣粉還嫌貴滴。」
通篇滴滴滴,不是嬌滴滴反成「滴滴畏」。店主行文沒落後於新一代,不過提出的「八不」皆傳統思想,間接「教育」了客人提高警惕,又成為一時話題,兩全其美。
所諷刺者都是吝嗇小器貪小便宜包二奶面目模糊小市民,沒多大出息只能光顧小食店,還可自詡既成座上客,就不在「八不」之列,一下子充滿人性光輝似的。
我留意到把「不孝」排在第一位,相信他有感而發。事實上父母帶着子女上茶樓食肆讓之吃得開心滿足的多,懂得回饋反哺扶持老人家大快朵頤的少。簷前滴水,點滴在心頭──所以怪不得見盡世態的他滴滴滴……